特斯拉大贏家?川普關稅席捲汽車產業 國產化供應鏈成避風港

商傳媒|記者責任編輯/綜合外電報導

《路透》報導,全球汽車業者即將面臨美國總統川普新一輪25%進口車關稅,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卻意外成為逆勢受惠的企業之一;因為儘管汽車業普遍預期此舉將提高車輛售價、壓縮利潤,Tesla卻因高度在地化的生產與供應鏈配置而被市場視為指定倖存者。

根據Bernstein最新報告,Tesla在美銷售車款中約有61%零組件來自美國,22%來自墨西哥,7%來自加拿大,僅3%來自中國。與之相比,Toyota在美銷售車輛中約有55%為進口,通用汽車(GM)進口比率則為48%,使得Tesla在這場貿易戰中獲得有利條件。

TD Cowen分析指出,Tesla可望成為本輪汽車關稅政策中的「相對受益者」,尤其Model Y主打中型跨界市場,約有一半競品車款恐遭課徵關稅,Tesla則因生產完全在美國本土,具備價格與毛利雙重優勢。

不過,Tesla也並非毫髮無傷,近期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坦言:「從其他國家進口的零件價格將會受影響,成本壓力不可小覷」。根據資料顯示,Tesla目前仍自中國寧德時代(CATL)、韓國與日本等地進口電池與車用零組件。觀察個股走勢變化,相較於GM當日重挫7.4%、Ford下跌近4%、Stellantis跌1.3%,Tesla股價反而上漲0.4%,反映市場對其供應鏈配置的高度信心。

另一方面,馬斯克與川普之間的密切互動持續引發外界關注。外媒報導指出,馬斯克擔任川普政府「政府效率部門」主管,負責削減聯邦支出,成為其主要政策顧問之一。此舉雖可能對Tesla在美國本土品牌形象有所提升,但也可能在海外市場引發反效果。

目前,Tesla在歐洲與加拿大面臨政治風向轉變與電動車補貼縮減的雙重壓力。英國與歐盟逐步取消或限縮購車補貼,加拿大則暫停Tesla購車回饋方案,使其在當地的競爭力下降。自去年12月以來,Tesla股價已大跌逾40%,背後不僅是政策因素,還包括旗下車款創新節奏趨緩、新興電動車品牌競爭白熱化,以及馬斯克本人的公眾形象爭議所致。

根據Visible Alpha調查,市場平均預期Tesla即將公布的第一季交車量年增僅3%,成長動能明顯放緩;即使在美關稅保護下,若缺乏產品力與品牌正向形象支撐,Tesla未來恐難高枕無憂。

頭條留言
商傳媒
商傳媒https://sunmedia.tw/
商傳媒是一個提供財經、科技、智慧製造、醫療、產業資訊,為主要服務內容的金融、科技網路媒體,其宗旨在於提供台灣中小企業一個產品新聞的平台,未來更將推廣至世界各國!
- 廣告 -
- 廣告 -

最新文章

台亞集團舉辦聯合法人說明會 旗下和亞智慧將於4月1...

記者黃李舜/台北報導 台亞半導體(TW 2340)...

AI實戰結合PT產業鏈跨業合作新契機 高雄市職能發...

記者 游宏琦/高雄報導 在吉卜力畫風與社群熱潮推波...

加強食安廉政工作 嘉義市府守護市民健康

記者宋其佳/嘉義市報導 為建立廉潔效能的食品安全管...

山區屋內不當飼養犬隻 環境惡臭髒亂 致狗狗染病 新...

記者孫筱華/新北報導 新北市政府動保處日前獲...

社會住宅大利多! 中、彰、投、苗無住宅即可申請台中...

記者馬源培/台中報導 台中市政府為實現居住正義、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