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科醫師呼籲:攝護腺肥大治療應兼顧排尿與性功能

攝護腺肥大(BPH,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是台灣中年男性常見的健康問題,根據衛生福利部資料,112年因BPH就診人數達82萬餘人,50歲以上男性約六成受到影響。泌尿專科醫師指出,患者除了頻尿、排尿困難等困擾,部分傳統藥物的副作用如性功能障礙,也成為許多人的顧慮。

台灣男性學暨性醫學醫學會理事長蔡維恭醫師表示,BPH的患者年齡層廣泛,從40歲至70歲皆可能受到影響,且不少人因忙碌忽略健康管理,導致下泌尿道症狀(LUTS,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惡化,影響日常生活與伴侶關係。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泌尿科副主任陳煜醫師建議,中年男性應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如攝取富含茄紅素與鋅的食物、規律運動、避免久坐及菸酒,以減少BPH風險,並在出現症狀時及早就醫。

過去BPH藥物治療雖能改善排尿問題,但部分患者擔憂可能影響性功能。高雄醫學大學泌尿學科教授劉家駒醫師指出,選擇適合的治療方案,並透過醫病共享決策(SDM),能有效兼顧療效與生活品質。

台灣最新複方攝護腺治療藥物問世,為侵入性治療前的全新選擇 (圖左起為:恩主公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莊德彥、輔仁大學醫學院院長-廖俊厚、友杏生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洪維駿、友華集團執行長-蔡孟霖、台灣男性學暨性醫學醫學會理事長-蔡維恭、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泌尿科系副系主任-陳煜、高雄醫學大學泌尿學科教授暨衛生福利部屏東醫院泌尿科主任-劉家駒醫師、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蘇世桓) (圖/主辦單位提供)

輔仁大學醫學院院長廖俊厚醫師提到,為患者提供選擇治療方案的時候,通常會評估病患攝護腺肥大程度及藥物或手術治療對於病患的生活影響程度,進而選擇最適合病患的治療方式。近年來,藥物技術持續進步,台灣最新核准的複方型攝護腺治療藥物,能在四週內快速緩解症狀,並具長期縮小攝護腺體積的優勢。其獨特成分有助減少傳統藥物可能帶來的副作用,提升患者生活品質,成為侵入性治療前的新選擇。專家提醒,BPH為慢性疾病,應積極管理,及早診治能有效降低對生活的影響,維持健康與舒適的生活品質。

頭條留言
柯宗鑫
柯宗鑫
新聞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 廣告 -
- 廣告 -

最新文章

豪大雨灌不停!嘉義縣周日續停班課 故宮南院休館休園...

墨新聞|記者宋其佳/嘉義報導依據中央氣象署今(2)...

發哥看周台英被判「足球死刑」之惡劇(六)請看連署守...

「周台英老師不是完人,但她曾是木蘭女足國家隊的指標性前鋒、是學生眼中的引路人、是無數場比賽中堅定的奔跑者。如今,她面對的是輿論、制度與誤解交織而來的挑戰。我們不想讓她孤身奮戰,她曾站在進攻的前線,現在,輪到我們守在她的身

藝壇盛事!台陽美展壓軸登場 台中入選件數創歷年新高...

墨新聞|記者馬源培/台中報導全台歷史最悠久的民間美...

花海綠廊迎夏日 心中山變身台北最美散步路線

墨新聞|記者鄭富鈺/綜合報導最繽紛絢麗的花樂舞臺在...

與400位模範父親合照 盧市長:父愛如山、堅韌無畏...

墨新聞|記者馬源培/台中報導父親節即將到來,台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