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王蘭芬
一直以來都很疑惑,中正紀念堂那兩個超大魚池「光華池」跟「雲漢池」都怎麼清潔呢?今天被我碰上了,原來這兩個池都以拱橋為界分成兩區,洗南邊時把魚趕到北邊,洗北邊則趕南邊。
趕魚趕魚講的很容易,實際操作起來還真累人。一大清早七八個工人帶著早餐過來匆匆吃完先嘩啦啦放乾池水,接著拿大漁網下去,拖拖拉拉包圍住大大小小紅魚黃魚白魚黑魚跟慢吞吞的烏龜,能游過去的游過去,套在網裡的眾人齊心協力嘿喲嘿喲整袋抬起幫忙搬家。
水放到後來,南北兩邊池子被中間較高地勢隔開,那還有魚在要清洗的那邊怎麼辦?工人彎下腰一隻一隻抓起來丟過去。男女有別這時看出來了,女性工人特別捨不得那些漂亮的,老是去追,一面喊著:「那邊還有紅的內,真水,啊擱五彩色欸。」抓到就憐惜地放到另一個池子裡。
男人則有特別心狠手辣的,撿起烏龜遠遠棒球投手似扔過去,還有一隻沒扔準砸中橋的側面,看得我跟一旁兩個看似中正紀念堂工作人員的哇哇大叫。
因為發現他們是工作人員,趕緊抓住機會厚著臉皮搭訕。
「請問一下喔,池子裡的魚除了讓遊客餵飼料,你們平常還會另外餵食嗎?」
對方搖搖頭:「不餵啊,已經吃太飽了。」
他們還說了,每年都會買新的魚放進去,只放鯉魚一種,但並不特別挑花色,所以每次來的樣子都不一樣。
「只放鯉魚?那烏龜哪兒來的?」
他們笑笑:「都是民眾放生的。」
池子裡漸漸沒水,剩下的魚啪答啪答地在泥濘裡掙扎,已經有許多小隻的動也不動瞪著眼躺在池邊明媚的陽光下。
不知道剛剛撞到牆的烏龜怎麼樣了。這樣想著,慢慢沿著迴廊往離開的方向走去。
廊間平常熟悉的退休英文老師張大哥仍在咿咿呀呀拉著二胡,九十七歲的胡伯伯撐著拐杖還能中氣十足拔高嗓子唱「四郎探母」,但唱戲的越來越少,也會拉胡琴的蕭先生回大陸,總是穿著體面西裝的桑校長已經行動不便不能來了。
今天星期一,陽光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