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青年以藝術返鄉,雲林長者於創作中尋回生活節奏與語言記憶

在台灣的中部農業縣市雲林,一間名為「創啥貨藝術教室」的空間,正在用一種溫和卻堅定的方式,推動長者社區參與與母語文化的傳承。這間由返鄉青年創辦的藝術教室,自2023年起走入雲林各地長照據點,開展一系列藝術陪伴課程,成為高齡社會中一股溫柔卻具影響力的地方力量。

行動即創意 從「做啥貨」開始

「創啥貨」(tshòng siánn-huè)取自台語「做什麼」之意,象徵著創意來自行動與參與。創辦人認為,「只要開始動手做,就可能產生新的想法與連結。」這樣的精神,也貫穿在他們與長者共創的每一堂課中,讓藝術不再是遙不可及的技巧,而是每個人都能參與的生活行動。

在課堂中,繪畫、拼貼、甚至是簡單的手作成為引子,打開長輩們原本沉默的日常。「這些阿公阿嬤,也許不會說自己在創作,但他們總能在一張畫裡,畫出過去的廟會、田園、甚至一場年少的戀愛。」課程講師如此描述。

創作與語言交織 世代共築在地記憶

這些藝術課程不以成果為導向,而重視參與與感受的過程。長輩在創作中分享生命故事,年輕教師則在一旁記錄、傾聽,透過作品與語言,實現世代間的「青銀共創」。課堂中也刻意保留台語交流情境,讓母語在生活裡自然流動,並讓青年在教與學之間重新認識這片土地的聲音與情感紋理。

除了情感與文化的維繫,藝術活動本身也帶來具體的健康效益。研究指出,定期進行手部創作能提升長者的精細動作能力,有助於延緩退化、強化自我照護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課堂中建立起的社會連結,使許多長者重新感受到「有人等我、有人聽我說」的價值與尊嚴。

藝術走入社區 共創多元老後生活

創啥貨藝術教室目前位於斗六市南揚街66號2樓,課程仍在持續推動中,並開放與社區單位、長照中心進行合作。教室團隊表示,未來將持續思考更多元的藝術互動模式,讓「做伙創啥貨」不僅是一句口號,而是一種走入生活、跨越世代的日常實踐方式。期盼透過藝術,讓每一位長者都能以自己的節奏,活出豐富、有感的老後人生。

【創啥貨藝術教室簡介】

創啥貨藝術教室中的創啥貨 (tshòng siánn-huè) 是台語文字,華語即為「做什麼」的意思。

我們相信創意都是由「開始做些什麼」萌發,期待與大家「做伙創啥貨」,享受有趣的生活。

聯絡資訊

官網:https://tshongart.com/
電話:0972-712771
信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雲林縣斗六市南揚街 66 號 2 樓

頭條留言
火報
火報https://firenews.com.tw/
秉持「正義」的精神,為民眾發聲,核心理念是社群共享、優質新聞。
- 廣告 -
- 廣告 -

最新文章

RPG 攜手 JL22 專輯派對開跑 自己人出動一...

墨新聞|記者梁偉華/台北報導RPG 攜手製作人 J...

全國啦啦隊菁英齊聚基隆 200隊伍展現活力與創意

墨新聞|記者江育銓/基隆報導2025全國國小暨幼兒...

觀光新力軍整裝待發! 第10期領隊職前訓練結...

墨新聞|記者游宏琦/高雄報導記者/游宏琦 林玟君 ...

林逸欣(Shara)與科技業老公Tony 歷經三年...

墨新聞|記者梁偉華/台北報導音樂精靈林逸欣(Sha...

國際戰局詭譎 台灣更需睜眼看世界

墨新聞|編輯中心 依國際通行定義,「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