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最常見的尿失禁問題是應力性尿失禁,只要腹部一用力,尿液就會滲漏出來,嚴重影響生活。但因尿失禁屬於私密問題,部分女性不願討論或就醫。應力性尿失禁是很常見的問題,治療也不難、成功率高,只要治療好,便能好好享受生活。
尿失禁大幅影響生活品質 但不到 3 成患者就醫
女性應力性尿失禁十分普遍,根據台灣婦女泌尿暨骨盆醫學會的調查,生育年齡女性的應力性尿失禁比率約 2 成,生產後和停經後的婦女更高達 3 成。台中榮總婦女醫學部主治醫師謝筱芸表示,由於女性天生尿道比較短、僅 3 至 5 公分,使得女性尿失禁風險比男性更高。
另外,生產後的女性由於胎兒長期壓迫骨盆底肌、導致肌肉長時間緊繃而鬆弛、無法有效閉鎖尿道。除了生產,肥胖也是造成骨盆底肌鬆弛的原因,所以肥胖的女性有應力性尿失禁的風險比一般女性高。
到了更年期,女性荷爾蒙下降,使得骨盆底肌的肌肉組織和膠原蛋白流失,同樣會讓尿道無法正常關閉,一用力大笑或提重物便會滲出尿液。
謝筱芸醫師表示,應力性尿失禁會大幅降低生活品質,但許多女性因為不好意思、不知道如何討論而不願就醫,臨床上發現,有應力性尿失禁困擾的女性,不到 3 成就醫治療。
謝筱芸醫師分享,曾有一位退休女性,年輕時個性外向、愛爬山、到處旅遊,60 多歲正要準備享受退休生活,卻因為有尿失禁問題,變得不愛出門,即便出門也不敢喝水,導致泌尿道常常感染、發炎;另一位年輕女性是名業務,不大敢長時間在外跑客戶,跑客戶時也不敢喝水,除了常常尿道感染,有時跟客戶聊天、大笑便要中斷談話、去廁所處理滲漏的尿液,十分困擾。
應力性尿失禁治療方式多 醫師分享尿失禁治療 5 方式
應力性尿失禁不會危及生命,加上許多人認為用護墊或成人尿布就能解決,所以不大願意就醫。但謝筱芸醫師指出,愈年輕愈要治療,因為未來人生還長,解決尿失禁問題才能真正享受生活,「長時間使用護墊容易導致泌尿道感染、會陰部容易長濕疹,而且護墊、尿布不便宜,不如接受完整治療。」
現行應力性尿失禁治療,從非侵入到侵入的治療方式有:
.凱格爾運動
凱格爾運動是最簡單且研究證實對改善輕度應力性尿失禁有效的方式,原理是提升骨盆底肌的肌力、增加關閉尿道口的能力。不過凱格爾運動要規律、長時間做,維持至少 2 個月才有明顯效果。
.電刺激
醫師會在會陰部放一個探頭,利用微弱電流刺激骨盆底肌收縮。相較於骨盆底肌是主動運動,電刺激屬於「被動運動」,適合凱格爾運動效果不佳,或無法掌握正確施作方式的人。
.磁波椅
磁波椅是利用電流刺激骨盆底肌。患者不用脫去褲子,也不用在會陰部放探頭,只要坐在椅子上,利用磁生電的原理,讓電流直接刺激骨盆底肌,適合不想脫褲子、覺得尷尬的人。
如果上述方式都沒辦法有效改善應力性尿失禁,那麼還有吊帶手術和尿道水凝膠填充手術兩種侵入性治療方式:
.吊帶手術
類似吊橋的概念,用網膜托起尿道中段,患者在用力時,尿道下面有網膜可以頂住尿道,增加尿道的阻力,降低漏尿的機會。
謝筱芸醫師指出,「吊帶手術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療方式,健保有給付,成功率高達 9 成。不過因為會在陰道處產生小傷口和縫線,可能造成性生活疼痛,或影響生產方式。」值得注意的是,比較年長女性可能不適合吊帶手術。謝筱芸醫師解釋,年長女性會有膀胱無力、尿液滯留、尿不乾淨的問題,
.尿道水凝膠填充手術
在尿道口的兩側注射凝膠,使尿道口的阻力變大,減少漏尿的情形,注射一次約 8 至 9 萬元,約 5 到 7 年再注射一次即可,成功率也高達 8 至 9 成。
謝筱芸醫師表示,尿道水凝膠填充手術好處是幾乎沒有傷口,許多人注射完就可以正常生活,也不會影響性行為和生育,對於生活忙碌、性生活活躍或還有生育計劃的女性來說,是不錯的選擇。
愈早治療愈能提早享受生活 肥胖女性減重有助改善症狀
許多人會問應力性尿失禁是否會自行痊癒?雖然有可能,但機率不高。有些產後媽媽身體恢復後,應力性尿失禁的情況會自己好轉,如果是肥胖的女性,減去體重的 5%,尿失禁的情況也有機會改善一半以上。
但大部分的情況是尿失禁情況持續存在,並可能逐漸變嚴重,「很多人治療後都會後悔為什麼當初不早點就醫,」謝筱芸醫師指出,女性應力性尿失禁是很常見的疾病,不需要覺得不好意思或難以啟齒,及早治療才能及早享受無後顧之憂的生活。
文/陳思遠 圖/楊紹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