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長發 藍蔚台 圖/李念章
前言
7月4日適逢兩岸華人一致認同的足球王李惠堂逝世40週年紀念日,然而從上到下自認關心我們這個國家以及關心我們足球的眾生,您們真把李惠堂都給遺忘了!別人可以忘,唯有直接在負責我們國家足運發展的執行長和團隊怎可忘記呢?顯然心中不存在有李惠堂對國家足運貢獻的感懷之心,令人遺憾。
在現代足球運動發展超過一百五十年歷史中,我國唯一世界知名的足球大人物就是已故球王李惠堂。1976年,德國一家權威的《環球足球》雜誌組織世界球王評選活動,李惠堂與巴西的比利、英國的馬修斯、西班牙的斯蒂法諾、匈牙利的普斯卡斯被評為「世界五大球王」。值此李球王升天40週年紀念,緬懷球王不凡的足球人生,藉此機緣發哥與球王故鄉廣東五華人藍蔚台共同寫下李惠堂足球故事,並由叫惠堂叔公的李念章提供珍貴圖文資料,利用「樂聯網」電子報連載,讓新世紀的足球迷好好認知李惠堂的不平凡人生。
球王故里五華足球之鄉
廣東五華縣作為中國大陸內地現代足球的發源地,上世紀30年代以前孕育了一代球王李惠堂。根據1947年出版的《五華縣誌》記載,1873年,德國傳教士畢安和邊得志在五華縣長布鎮元坑村傳教期間,創辦中書館後來更名為元坑中學。他們兩人在該書院的大操場兩端用木料搭成球門,教學生踢足球,把現代足球這個體育活動首次傳入中國內地,五華元坑也成為中國大陸內地的現代足球的發源地。
經過專家學者的長期研究論證,終獲中國大陸國家體育總局的認可,2011年9月正式宣布五華長布鎮元坑村為「中國內地現代足球發源地」,並於2013年7月進行樹碑。
李惠堂是五華縣橫陂鎮老樓村人,從1922年被吸收為香港南華體育會足球員開始,至1948年宣佈退役時一共踢進了1860個球,不僅稱霸亞洲,也享譽全球。
五華縣足球人才輩出,最著名的莫過於世界五大球王之一的李惠堂。上世紀30年代,老上海流傳一句話:「看戲要看梅蘭芳,踢球要看李惠堂」。
廣東五華縣,古稱長樂縣,民國初改名,廣東省梅州市轄縣,地處廣東省東部,韓江上游,是世界客都梅州通往珠三角經濟發達地區的門戶,素有「華僑之鄉」「足球之鄉」、「文化之鄉」、「工匠之鄉」。
建國後,五華元坑舊址一帶除早先的李球王惠堂之外,更湧現出了優秀的國腳曾繁欽、溫江輝、張均浪、謝育新、周婷以及高志林等等梅州籍國足,還有名教頭曾雪麟。
日本侵華戰爭爆發後,李惠堂多次率領球隊進行全國巡演,籌得的募款全部捐贈給抗日前線。在抗日救亡的危急關頭,汪偽政府邀請李惠堂出任「體育部長」之位,為其效力,但李惠堂斷然拒絕,並躲避汪偽政府報復返回家鄉,為家鄉人民傳授足球技藝。
李惠堂高掛球鞋後,1966年還被聘為國際足總的副會長,在海峽兩岸中華足壇史上成為任職最高的官員。李惠堂把一生貢獻給了足球,更以其獨創的臥射聞名於世,並著有《足球經》等十餘本書,1976年,被德國足球專業雜誌《環球足球》評委「世界五大球王」之一。
李惠堂在艱苦的環境中練就一身本領,在民族危亡之際,不畏強權,用足球提出中華民族的尊嚴,用足球為抗日戰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李惠堂艱苦奮鬥,愛國愛人民的精神被人們稱為「球王精神」,被人廣為傳頌。
而最近這些年來,五華縣足球運動更是取得了優秀的成績,梅州客家足球俱樂部以中乙聯賽冠軍的成績成功衝上中甲,五華U12足球隊代表廣東隊榮獲「斯凱浮杯」與世界有約希望工程足球邀請賽全國冠軍,並出征素有「小世界盃」之稱的「哥德堡杯」國際青少年足球賽。
2015年取得「怡寶杯」廣東青少年足球賽梅州賽區冠軍,廣東省「FDCD英國國際足球學院杯」青少年男子足球甲組錦標賽亞軍等,五華體校U13男子足球隊奪得2016年廣東省足球協會五人制聯賽冠軍。
至於李惠堂故居五華縣錫坑鎮老樓村四角樓,名為“聯慶樓”,是其父李浩如於光緒十八年(1892年)所建,現已成為五華推動旅遊與足球運動發展有機結合的一個富有特色的景點。
李球王故居為客家地區常見的“四點金”式建築,面寬五間、三進深四合院佈局,左右各置一幢橫屋,四角分置四層炮樓,背後築一層圍屋,門前設曬穀坪、照牆、左右轉斗門和半月形水池。
牆體用灰沙夯築,頂為懸山式木桁桷瓦頂。總占地面積約4400平方公尺,建築面積約3590平方公尺。故居上、中、下廳簷柱均為八角梅花石柱,左右橫屋底屋簷柱為圓石柱二層為圓木柱。門窗框均用石制,正門、側門、轉斗門均有楷書題刻,上、中、下廳和左右橫屋所置屏風梁架等構件,均刻有獅、鳳、鼇魚、花草、人物故事等金木雕工藝品。
故居中棟右廊房為李惠堂幼年時住房,右橫屋門側狗洞是李惠堂幼年時練射的“球門”。右橫屋第一間為李惠堂抗日戰爭時期回鄉組建足球隊時的住房。
1994年9月,五華縣人民政府為方便人們緬懷球王,把球王故居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裡面辦有《球王李惠堂》小型展覽,每年均有不少華僑、港澳台同胞和社會各界人士前往參觀考察,緬懷球王的光輝業績。「足球之鄉」於五華縣實至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