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全球暖化影響導致氣候異常,尤其近幾年夏季期間高溫紀錄屢創新高,對於需長時間在高氣溫從事作業之勞工,如營造業、道路修繕、電塔維修、外送員等,發生熱痙攣、熱衰竭、熱中暑等熱危害症狀的風險大增,若處置不當恐導致器官衰竭,甚至危及生命安全。為預防高溫危害勞工之生命安全,桃園市勞動檢查處已實施「高氣溫戶外作業熱危害專案檢查計畫」,提醒雇主應依《職業安全衛生設施規則》第320條及第324條之6規定落實熱危害之預防措施,如設置必要的降溫設備及休息場所、提供飲用水與個人防護器具、實施熱危害預防相關之宣導等,以保障勞工之安全與健康。

勞檢處提到,為使雇主對熱危害預防措施有更具體的參考依據,勞動部於114年修訂「高氣溫作業熱危害預防指引」,協助雇主了解熱危害之症狀並規劃預防措施。另外,職安署與中央氣象局合作於113年建立「高氣溫作業防護資訊網」,透過此網站雇主可查詢到工作場所每小時的熱指數值、熱危害風險等級及對應措施等資訊,且網站內設有鄰近醫療機構及緊急處置措施等相關資訊,供雇主及從事高氣溫作業之勞工可即時查詢與應變,提升對熱疾病的認知與處理能力。

勞檢處提醒,勞工朋友若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者,皆為熱疾病之高風險群,從事高氣溫作業時需特別留意身體狀況。如發現熱疾病之症狀時宜先自行休息,但若有持續發燒且無出汗、意識模糊不清、昏迷、抽搐等中暑症狀,應立即就醫,避免職業災害發生。
頭條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