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健康專欄】 別等生病才警覺:50歲後,健康關鍵不在吃藥,而在「練肌肉」

圖/ 中華國際全方位照護學會

專欄作者|謝德賢 副理事長

「我走路還很穩,應該還不需要運動吧?」
「我體檢都正常,代表我身體沒有問題吧?」

這些,是許多50歲以上民眾常見的想法。
但實際上,身體的退化往往不是從疾病開始,而是從「沒力氣」開始。

根據醫學與運動科學研究,維持行動力的關鍵就在於——肌肉。
它不只是讓人走得快、舉得動,更決定我們是否能獨立生活、預防跌倒,甚至維持內臟的代謝功能。

肌少症不是病,卻能讓人喪失生活自理能力

許多人外觀看起來正常、體重也在合理範圍內,
但其實骨骼肌量早已低於安全標準。

根據 InBody 身體組成分析,即使體重正常,若骨骼肌量偏低,
也可能處於「肌少症」風險中。

肌少症可能導致:
 • 行動變慢,走沒幾步就累
 • 無法久站,提不起東西
 • 平衡力下降,跌倒風險上升

這些變化在初期常常不明顯,
但會隨著年齡與活動量下降而逐漸惡化。
一旦跌倒,可能住院、需要復健,甚至失去自理能力。

InBody 數據正常,不代表可以放心

InBody 報告中的五大指標:
骨骼肌量、體脂肪率、細胞內水分比例、基礎代謝率、身體平衡差異,
是目前最能反映身體退化風險的參考工具。

然而,許多人誤以為只要報告數值在「正常範圍」內就不需要擔心。

事實上,正常值不等於安全值。
肌肉量每年自然下降約 1~2%,如果沒有持續訓練,
即使今天看似正常,三年後也可能進入退化邊緣。

這就像帳戶裡的存款,看似夠用,
但若每年都在消耗、不再儲蓄,終將耗盡。

阻力訓練,是50歲後最值得的健康投資

我們需要的不是激烈運動,
而是安全、漸進、有計畫的阻力訓練。

這樣的訓練方式能幫助:
 • 延緩肌少症發生
 • 提升代謝力與免疫力
 • 改善平衡與走路穩定度
 • 增加生活自信與活動能力

即使80歲才開始運動,也仍能有效增加肌肉量、改善體能表現。
動得越早,改變越快;動得越穩,生活越好。

健康不是今天看起來不錯,而是五年後還能自己走

很多人說:「我的檢查都還好。」

但 InBody 數據只是「目前還撐得住」,不代表可以長期依賴。
真正的健康,是未來還能自己上下樓、買菜、旅行、洗澡不求人。

預防勝於治療,行動永遠勝過等待。
不管你幾歲,現在開始訓練肌肉,就是送給未來自己最好的保障。

想了解更多?
如果您對身體組成分析與肌肉訓練有興趣,
歡迎報名【中華國際全方位照護學會 銀髮健身俱樂部】提供的免費體驗課程,
由專業團隊協助您從現在開始。

頭條留言
南部最大聲
南部最大聲https://ssno1.net/
南部最大聲由傳播、科技、多媒體人士組成;整合新媒體與AI,目標成為南部傳遞善能量、新科技、新趨勢網路音量最有影響力的傳媒。
- 廣告 -
- 廣告 -

最新文章

憶起大學幫「女友」找房辛酸史 蔣萬安推「友善屋源」...

墨新聞|記者鄭富鈺/綜合報導臺北市長蔣萬安今(4)...

空間數據共享平台大獎 2025 揭曉 逾140...

香港 - Media OutReach News...

黑衣人假保全夜襲高雄博田醫院 檢警依組織犯罪從嚴究...

墨新聞|記者林錫淵/高雄報導林錫淵/高雄報導 高雄...

地域特色民眾日常融入車站設計 北捷萬大線獲國家卓越...

墨新聞|記者鄭富鈺/綜合報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