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天豪
怎麼揣測老闆的心意?
–
這次,我們用劉邦的故事來增加智慧。
話說當年,楚漢相爭彭城之戰,劉邦大敗。
項羽陣營的丁公負責追殺劉邦,劉邦被追的急了,大吼一聲:
「兩賢豈相厄哉」
(白話翻譯:好漢怎麼能為難好漢?)
丁公一聽,覺得自己能跟劉邦相提並論,心裡美美的。
於是鳴金收兵,不再追趕,饒了劉邦一命。
當然,這就是縱虎歸山了。
幾年後,項羽兵敗垓下,四面楚歌,烏江自刎,就源自丁公這次縱敵。
接著就是漢朝建立,劉邦大肆封賞功臣的劇情。
此時,丁公自認為對劉邦有恩,也來求各一官半職。
卻被忘恩負義的劉邦扒光了衣服遊行示眾,最後一刀給宰了。
劉邦給出的理由是:
「為項王臣不忠,使項王失天下者,乃丁公也。」
(這幾句應該不用翻譯了…)
後世之人讀史至此,多半解讀為:
「劉邦殺丁公,是為了警告臣下不能首鼠兩端,要恪盡職守。」
但是,這是赤裸裸的雙重標準。
因為,項羽軍中大將季布很忠心,當年追殺劉邦全力以赴,搞得劉邦抱頭鼠竄,幾乎死在亂軍之中。
到了漢朝平定天下後,劉邦記著這仇,懸賞千金要季布的人頭。
並且通告天下:
「如果有幫助藏匿者,連罪三族。」
搞了半天,不忠心的你砍,忠心的你也要砍….
你讓我怎麼做人啊….
更讓人覺得不可理解的是:
如果不忠於項羽是該被殺的理由,那麼最該砍的不是丁公,而是項伯。
項伯身為項羽的親信,私下裡結交劉邦,鴻門宴中幾次幫劉邦擺脫險境。
但平定天下後怎麼樣呢?
「項伯封侯、賜姓劉氏,平安富貴,啥事沒有。」
這到底是為什麼?
老闆的心思該怎麼揣摩呢?
從楚漢相爭的故事來看,問題的答案是:
「性格,劉邦的性格。」
請注意,劉邦是個流氓,而且是大流氓,用術語來說叫做「遊俠」。
「遊俠」的價值觀,是他做事的標準。
了解老闆的這種根本性格,就是揣摩老闆心意的關鍵。
來看看證據:
項伯是什麼人呢?
簡單說,就是楚國古惑仔。
年輕時就不事生產,四處遊蕩,還背過人命官司。
總之,是道上混的遊俠,有字號的。
遊俠這種人,在戰國末期很有市場,所以過得還算風光,劉邦年輕時也幹過類似的事情。
後來,秦始皇發威,天下一統,開始管制這些流氓了。
各種嚴打政策出籠,發出公安部A級通緝令,要把這些社會不穩定因素都除掉….
各種知名遊俠都隱姓埋名躲起來,低調做人,猥瑣發育。
後來,始皇帝駕崩了,陳勝吳廣起義了,各種遊俠才再度亮出身份,憑藉著在道上的影響力,為亡秦出力。
遊俠,是一個戰國末期依附大貴族的群體。
但是,他們可不是吃軟飯的。
這幫遊俠輕生重義,一諾千金,把尊嚴看的比生命還重要,把朋友看的比家人還重要,為朋友兩肋插刀。
而且,還特別能裝B,幫了越大的忙,越要裝作雲淡風輕,要「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要「做好事不留名」。
這種遊俠的道德準則,是當時社會非常敬佩的,所以這些大流氓的社會地位非常高。
劉邦也是這群人中的一分子。
如果你看劉邦年輕的故事,會覺得他是個不事生產、四處遊蕩的無賴渣男。
但是,如果只是普通無賴,他怎麼可能有那麼大的號召力,能夠在沛縣橫著走?
其實他是遊俠。
劉邦生在戰國末期,年輕時仗劍走天涯,曾去大樑祭祀過遊俠教父信陵君,並結識了遊俠頭子張耳。
這段經歷對劉邦的人生價值觀影響深遠,連帶也影響中國社會很深遠。
了解這一點,就明白劉邦搞雙重標準的原因了:
項伯也是這樣的遊俠。
鴻門宴前夕,項伯冒死通知張良趕緊逃走,因為他得知第二天項羽要滅了劉邦。
項伯為什麼要這樣做?
因為當年他在道上混的時候,張良救過他的命。
有恩必報,為遊俠所信奉。
這種道德標準大於對老闆的忠誠,是最高人生價值。
何況,當時劉邦、項羽陣營在名義上都屬於楚國。
同一個陣營的人,無所謂忠於誰,項羽對他來說是家人,劉邦也可以算是。
項伯這樣做,不算背叛,頂多算勸架。
了解這一點之後,你再看《史記》中的細節,就了然於胸了。
當天晚上,項伯去跟張良通風報信,是出於朋友之義。
而張良聽到危難之後,願與劉邦共存亡,也是出於義。
後來,張良介紹項伯、劉邦認識,兩人一見如故,稱兄道弟。
這可不是劉邦看到大難當頭聳了,亂認大哥。
而是因為兩人是同一種人,有共同的價值觀,才能一拍即合。
否則,以當時的處境,項伯何必幫劉邦逃脫大難?
因為,他把劉邦當朋友,劉邦同樣把他當朋友。
既然都是道上混的,那麼就得講義氣。
所以,幾年後,項伯在漢朝混的風生水起,先封侯再姓劉。
從這套價值觀,再來看看季布,就很清楚了。
當初,劉邦下了懸賞令千金求季布的人頭,這是為了報仇。
江湖恩怨江湖了,沒問題。
後來,季布東躲西藏,投靠同樣是大流氓的「朱家」。
當時,朱家不僅窩藏朝廷欽犯,還用自己的財富和人脈找到夏侯嬰,要他向劉邦求情。
朱家與季布非親非故,卻肯舍卻身家性命來幫他,這種行為同樣符合遊俠的道義。
所以,夏侯嬰把朱家的行為解釋給劉邦聽,並以此成功地說服了劉邦赦免季布。
況且,季布也不是一般人,他就是「一諾千金」這句成語的主人。
劉邦之所以能原諒他,並委以重任,也是這種共同價值觀的威力。
季布後來在漢朝政府當中,還發揮了不少餘熱。
但是,丁公呢?
其實丁公跟季布出身一樣,有人說他是季布的弟弟,有人說是舅舅。
不管是哪一種,他應該也是混江湖的。
但是,他卻犯了江湖大忌。
項羽死後,別人都在跑路,比如說季布,正在被全國通緝。
此時,劉邦可沒通緝丁公,但是他卻自己跑去見劉邦,邀功請賞要當官封侯。
這就違背了遊俠圈的行為準則了。
遊俠必須「不矜其能,羞伐其德」,要做好事不留名、低調行事。
丁公這種行為,完全背棄了遊俠的標準。
我估計兩個人見面談不攏之後,丁公可能還酸溜溜地講了什麼:
「早知皇上如此負心,悔不當初…..」之類的話。
那就不能怪劉邦要殺人了。
我估計,如果丁公見劉邦是這麼說的:
「老劉,當年我放給你一馬,一命抵一命,請你高抬貴手放過我兄弟季布,要殺要剮衝我來!」
那麼,劉邦很可能不但不殺他,而且讓兩個人都當官。
其實,劉邦終其一生,對遊俠性格的人都很敬重愛護。
比如說,晚年的劉邦曾侮辱張敖,張敖的門客貫高看到主公受辱,就刺殺劉邦。
貫高刺殺失敗後入獄,被打的皮開肉綻,也絕不吐露自己主公半個字。
這種為了信念和尊嚴,死硬到底的人,就是標準的戰國遊俠。
於是,劉邦感動的赦免了他。
要知道,這可是刺殺皇帝的滔天大罪,但是劉邦不在乎,這就是大流氓皇帝的真性情。
當然,貫高也不聳。
貫高確認自己主公不會受到牽連後,就自殺了。
你侮辱了我的主公,就是侮辱我,我怎麼能接受你的同情,這也是大遊俠的真性情。
–
說到這裡,你了解你的老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