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2月20日,我依原先計畫由中正機場搭機,當天下午六點抵達北京。 我與公司的高階主管均十分訝異,機場沒有戒嚴,看不到一絲緊張的氣氛;第二天的會議照常舉行,會中感受不到鄧小平去世的任何影響。 我們都對中國大陸在鄧小平去世一事上,感受到她的成熟與鎮定。
在飛回台北的飛機上突發靈感,想到鄧後兩岸三地均應正視以下的前提:
一、仇恨已經過去
二、恐懼依然存在
如果在這兩個前提下去化解兩岸三地的政治議題,個人以為可以用「打一場橋牌」來作比喻。 但是,一場橋牌需要四個人才能開打,所以還得將美國拉進來,湊一個三缺一,才能完成這場應該不那麼困難的橋牌局。
但是要打好這場「兩岸三地的橋牌賽」,有下列的幾項要點:
一、「配對要好」:以前的配對方式為:「美國+台灣」、「大陸+香港」,然而這種方式會造成一贏一輸的情況,並不理想。 也許應該試試「美國+大陸」、「台灣+香港」。 也許兩家的實力懸殊,但是這並不是一場要比輸贏的大賽,如何達成雙贏的局面,才是這場橋局的真正關鍵。
二、「不能只打一手牌」:打橋牌,除了要打好自己手上的牌,還需要打合夥人手上的牌,有時甚至需要代為作出更正確的決定,才能搭起所謂的「橋」。 所以當美國在處理區域均衡時,也實在需要為中國大陸設想一下;台灣雖與香港配對,也仍需細心留意中國大陸所打出來的每一張牌。
那麼,這場橋局應該由誰來主打、如何主打? 個人認為可循以下三個方向進行:
一、「展現智慧」:聰明與智慧的分野在於-前者關心的是近程利益,而後者卻關心實際利益。 要徹底解決兩岸三地中國人的問題,就必須眼光放遠、展現智慧。
二、「充分授權」:最想打這場橋牌賽的人可能是鄧小平,可惜他已經去世。李登輝及江澤民如果御駕親征,事情可能發展得很快,但是也很有可能將事情搞砸,所以最好還是由代理人來主打。 兩岸領導人不妨作壁上觀,並且充分授權,少干擾橋牌賽的進行,多思考原則性的問題,對雙方都會有利。
三、「具體辦法」:個人以為,兩岸三地的中國人分隔時間太久,彼此之間不但害怕對方,而且互不信任,再加上變革並非一蹴可幾,所以最好先以一項工業合作來作試金石。 這項工業的格局要大 (例如航太工業),而且雙方均要有一定的基礎,如果能將美國拉進來則更為理想。
最後,我想以淝水之戰的歷史作為本文的結尾。 東晉在淝水之戰的勝利,主要是因為謝石主動請纓,並且運用謀略-要求苻堅將大軍往後撤退十五里,以便雙方在彼岸決一死戰。 苻堅本想利用東晉軍隊渡河之際,趁機攻打。不料在撤退之際,謝石暗中安排的間諜,在前秦百萬大軍的後翼散佈前線戰敗的謠言,加上主帥苻融在亂軍中中箭身亡。至此,前秦百萬大軍終至潰不成軍,東晉也因淝水之戰的勝利保住半壁江山。
提出這個歷史故事主要是提醒兩岸領導人下列幾點:
一、千萬不要兵戎相見,因為戰爭本身並不能解決問題,只會製造更多問題。
二、海基海協兩會人士過去的會議中,流露出過多的傳統中國讀書人「附庸風雅、吟風弄月」的毛病。這種謝安式的作法無法解決兩岸三地中國人的問題,必須找出有膽有識的謝石式人才出面進行主談。
三、雙方都要想出「各退十五里」的方案,如果只作無謂的意識形態之爭,那麼任何問題均無法解決。
以鄧小平的名言「不管白貓、黑貓,只要會抓老鼠的就是好貓」來期勉兩岸領導人,均能放下意識形態,直指問題核心,則兩岸三地的問題才可望有解。如果任何一方意圖趁人之危發動攻擊,則很有可能反而導致自己的一敗塗地。
鄧小平生前最喜歡打橋牌,如果兩岸三地的複雜問題能以「打一場橋牌」,來尋求出路的話,相信老鄧也會含笑九泉!
後記:
上文曾於1997年2月26日刊登於聯合報民意論壇,但是經過近四分之一世紀,兩岸三地的這場橋牌依然沒有配對成功。民進黨政府在2018年九合一選舉大敗後,蔡英文循例請辭黨主席一職,但是2019年3月香港爆發反送中抗議示威,蔡英文被媒體戲稱「撿到槍」,一舉翻轉2018年敗選頹勢,順利贏得2020年的總統大選並連任成功。台灣的民主在來回擺盪中,究竟是民主進步中?還是民主退步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