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latelet-rich plasma,簡稱「PRP」)在關節退化及肌腱韌帶的增生治療是目前台灣門診的熱門治療項目,但提升個人化有效性機轉仍未解開。日前長春藤生物科技與臺北醫學大學(北醫)攜手合作研究首度獲得國際證實,並登上重量級期刊《國際分子科學雜誌》,關鍵就在生長因子活化。
執行研究計劃的北醫沈耀安助理教授表示,PRP 透過改變細胞代謝促進傷口癒合的機轉路徑過去 30 年仍是個謎,此次計畫以傳統 PRP 為實驗組、長春藤預防醫學有經過 3 小時活化的PRP作為對照組,結果發現活化後 PRP 的生長因子顯著提升,並促使纖維母細胞走糖解代謝,快速產生能量,能在 24 小時內將傷口癒合八至九成,而未被活化的PRP對照組則需要三天才能癒合傷口,證實有無經過活化程序,是 PRP 治療有效性關鍵。
這份全球首篇找出 PRP 代謝調控影響的研究更發現,活化後的 PRP 會促進纖維母細胞走糖解代謝路徑,並減少粒線體代謝過程所產生之自由基,透過增強抗氧化酵素壓制自由基延緩細胞衰老,不僅對傷口癒合有幫助、更展現後續延緩老化研究的潛力,再加上研究過程發現活化後的 PRP 能促進 SIRT1 長壽基因之表現,更為後續抗老化研究領域打下絕佳基礎。
國內周邊血幹細胞的儲存案例飛速成長,已成為造血幹細胞儲存主流,主因就是自體移植。台大醫學系教授林凱信解釋,以癌症病患為例,自體移植就是把自己的造血幹細胞預先儲存,化學治療把癌細胞殺掉後,再把自己預先凍存的幹細胞輸回去,患者就有機會恢復,安全性高、副作用低、且取得方便。
相較於周邊血,為台灣國人所熟知的臍帶血在成人臨床應用反而較少,主因就是一份臍帶血只能使用於體重約 20 公斤治療用量,過去多用於孩童治療,成年人若要使用臍帶血,就必須集合 2-3 袋,異體移植副作用風險也增加!因此臨床應用面上,自 15 歲成年到約 60 歲之間,經過醫生專業評估後,預先儲存周邊血幹細胞,用自己的細胞救自己,才有利於國內幹細胞治療臨床應用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