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年前隨南雄師初到大金門當兵,純粹把服役當作自我再進修,帶著厚厚的大中華百科全書上中下三大冊,服勤務空檔窩在碉堡看書,還有就是好好吸收當時正創刊的民生報之體育三大版資料,所以在大金門時,只對部隊駐紮附近的山外較有印象外,連太武山最有名的「毋忘在莒」未曾踏足過,甚至不知「八三一」在那兒,這回社區芳鄰吆喝金門旅遊,原覺得沒啥好懷念和想看的,想不到久違的金門,真的不一樣了,藉此機會好好走覽金門的大小景點,順便介紹分享大家。
我們社區的地陪張將軍說,大金門有100個景點,小金門也有30個景點可走覽,三天兩夜當然無法看個夠,就由張將軍為我們這回富貴莊園芳鄰團,來個有別於一般金門旅遊團的行程,現在就隨我們的走覽,來閱覽大金門風光(金門旅遊觀光網資訊)。
首先走馬看花到了陳景蘭洋樓
這是金門旅居新加坡僑商陳景蘭於公元1921年興建的洋樓宅第,也是金門規模最大的一棟洋樓,是金門華僑回鄉興建「番仔樓」代表作。淨白色的外觀讓陳景蘭洋樓多添了些洋味,精緻的雕花與對稱拱門,猶如西洋建築的工法,是陳景蘭洋樓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部份。
西元1949年後,陳景蘭洋樓曾被國軍防砲部隊駐紮,也曾作過軍醫院、金門中學校舍及官兵休假中心使用,現在轉為遊客來到金門必訪的景點,是展示金門華僑史與洋樓建築的館舍。
陳景蘭洋樓的正前方就是金湯公園,中央立有一座自由女神,和洋樓的氣質相互交會,顯得高貴大方,附近的成功海灘與坑道,可以融入你參訪行程中的一部分。
第二站太湖遊憩區
太湖遊憩區包含太湖、中正紀念林、榕園、俞大維先生紀念館、八二三戰史館等,佔地約45頃。上圖為我們富貴莊園芳鄰團坐在太湖邊合照,背景正是太武山。
原名「黃龍水庫」的太湖,為金門最大的人工淡水湖,是由駐守金門的阿兵哥開挖的人工湖,供應金湖地區的民生用水及農民灌溉水源,廣闊的湖面氣勢雄偉,隨風而起的漣漪總是那麼吸引過往行人的目光,湖中有三座島,棲息著許多鳥類,周邊也是可愛水獺的出沒地。
中午食在有名的良金牧場吃牛肉麵
2015年良金牧場開發出了新產品,主要是以金門在地的黃牛去製作的牛肉麵相關料理,美味程度媲美日本和牛,很多遊客慕名而來嘗鮮,良金牧場的牛肉麵很銷魂。據悉很多人在吃過山珍海味後,特別也前往良金去評鑑評鑑,就我而言,吃良金那溫體的牛肉麵,感覺不比台北那桃源街老牌的牛肉麵差,只是價位不低一碗要368元。
現場也開發販賣牛肉乾等成品出售,到訪者,幾乎都忍不住血拼一下,消費達三千元,即由店家裝箱直接寄回台北家收貨。
來到莒光樓前留影
面臨金城美景,背擁豐蓮山脈,初訪金門,必定要登上莒光樓遠眺金門風光!莒光樓做為金門的精神象徵,以中國傳統建築的作法,將傳統城樓放在現代建築的基座之上,締造一項獨特建築美感〪
這座建築建於西元1952年,用以表彰在金門歷次戰役中英勇官兵之事蹟,樓高三層,每層皆有不同的展示主題,最著名莫過於胡璉將軍的青天白日勳章了。
午後來到金門山后民俗文化村
來到金門,如果想看到完整的古厝聚落,一定不能錯過位在金沙鎮的山后民俗文化村!
這群建築完成於清光緒26年(西元1900年),為旅日僑領王國珍、王敬祥父子經商有成,號召族人闢建而成,佔地相當廣闊,包括16棟閩南傳統二進式建築,一棟學堂建築及一棟王氏宗祠共18棟,合稱為「十八間」。
這18棟屋邸全都依山面海,格局、型式、排列工整一致,整齊劃一,配合彩繪、石雕、磚雕、交陶裝飾,精緻的建築風貌,展現傳統建築的工藝技術,更藉由四周隘門防禦,形成嚴密自衛空間,以防盜匪侵襲,說是金門閩南建築的代表作也不為過。
目前利用原有房子規劃了禮儀、喜慶、武館等主題館,展出往日的文物,讓遊客們踏入金門的歷史。
走訪獅山砲陣地
獅山砲陣地位在山后民俗文化村後面的獅山,是現存唯一的坑道式榴彈砲陣地,又名為震東坑道,取「威震金東」的意涵。
坑道全長508公尺,平均高度達4.6公尺、寬3.6公尺,相當寬敞。坑道於2011年轉化觀光使用,開放參觀內部戰備室、庫房、砲彈室、砲堡,牆面上刻有精神喊話與軍訓標語,保存了完整的陣地設施,尤其是823砲戰期間立下戰功的八吋榴砲,射程達17公里,威力巨大,可見當時戰況之猛烈。
如今戰爭的恐怖不再,獅山砲陣地著名的砲操表演,在遊客眼前演譯發射砲彈的流程,雖然已不像過去那般驚懾,但鏗鏘有力的答數與步伐,仍為參觀的遊客留下深刻印象。
我們去時,正好看到每半小時一次十分鐘的砲操表演,不虎此行入獅山砲陣地。
踏過得月樓
位在金城鎮的得月樓建於公元1931年,是水頭聚落黃輝煌經商致富後,委請福建內地的匠師陳南安設計建造的一座高聳建物,也是當時水頭聚落最高的建築,便以「近水樓台先得月」之意涵,取名為「得月樓」。
得月樓建造時,正是金門地方治安最壞的時期,強盜登陸劫掠的事件層出不窮,而水頭聚落位在海邊,也是強盜上岸覬覦的對象,因此得月樓特意打造許多防禦工事:三、四樓的牆面有供架槍瞄準用的槍眼、屋頂女兒牆的垛口是為防禦使用,此外還有逃生密道,在緊急時刻帶領主人通往相鄰的番仔樓內;具機能性又不失美觀,讓得月樓曾獲得台灣歷史建築百景之一。
遙望建功嶼
建功嶼位於金城南門的浯江溪口,面積約500平方公尺,又名董嶼、珠嶼、鰲嶼,是金門本島與烈嶼之間海面的衛哨,一嶼堅守如砥柱中流,「建功砥柱」因此得名。下圖遠端正是預計明年夏天左右將開通的跨越大小金門之金烈大橋。
潮退時,除了可以看見潮間帶豐富的生物外,還能沿著石板道登上建功嶼,因此又被稱作金門版的摩西分海。
島上豎立的鄭成功石像望著故鄉福建南安,與石板道兩側高大的「牡蠣人」裝置藝術(見上圖),都是遊客鏡頭下熱門的景色!
到金門總兵署領遊客禮品
清金門鎮總兵署所在地原為「叢青軒」,相傳是明萬曆辛丑年(西元1601年)進士許獬讀書的地方,康熙年間,總兵陳龍考量舊金門城經歷明末多次兵禍,而后浦人丁興旺,於是將總兵署遷建於此,多次改建後成為現在規模,直到1915年金門設縣,總兵署仍為最高行政中心,歷經金門縣公署、金門縣政府、行政公署、金門防衛部等等,現在則是金門經典的觀光景點,也是縣定古蹟之一〪領了小禮物與妻小站在總兵署大門前拍個照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