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舒舒看世界 Chouchou’s Diary】
來法國旅行時,妳你是否曾經因為這裡吃魚的方式、對一些餐廳失望?甚至還影響到妳你的旅行經驗?
我最近因為腳傷(扭傷腳踝已經超過一個月,雖然已經好轉,長時間站立和走路,仍能感到輕微疼痛)不方便出門走動,偶爾吃一頓館子,成為我的「美食療癒」。
好多朋友對我說:「真羨慕妳,可以隨時吃法國料理。」
但其實我羨慕在台灣的他們,因為我的最愛是變化多端、酸甜苦辣極致的中華八大菜系,外加日本韓國和東南亞料理。
法國菜有國際盛名的米其林認證,還有「蓋高尚」的法國葡萄酒加持,給人一種高雅、有品味的印象。
然,我對於那種過於講究擺盤美麗(表)、鉅細靡遺處理食材(裏)的精緻法國料理,卻興趣缺缺。
我喜歡看到食物的「原型」、知道吃下肚的是食物的哪一部分。
沒有排骨的豬排、只有魚肉的魚排,雖然吃起來方便(方便與否其實和飲食工具有關,私心覺得筷子比刀叉方便),總覺得少了點滋味。
剛結婚的時候,南德內陸出生的老公告訴我:
他小時候一直以為魚長得像長方形的「牌九」-歐洲超市賣的炸魚條(fish stick) :外面包裹了一層金黃色麵包粉、一根根的。
他還說,在認識我之前,他沒有吃過連頭帶尾的整條魚。
每一次我想起他的話,就不由得心裡暗爽:
在台灣出生的我真有福氣, 不但從小就看過魚的「真面目」,而且還嚐過海參九孔干貝這樣的「海底珍」。
只是,被台灣豐富的「魚鮮文化」寵壞的我,來到歐洲後不太喜歡在餐廳點魚吃,因為我的期待值往往無法獲得滿足,一頓飯後反而是滿滿的「失落」。
德國法國餐館的海魚料理,通常是去頭去尾的無刺魚排,種類以大型魚類為主,如大西洋冷凍鮭魚、鱈魚和鮪魚。
比較講究的法國餐廳(飯後荷包會變扁的那種)會提供一整條新鮮、甚至當天魚獲的野生中型魚類,例如皇家鯛魚(dorade royale)、鱸魚(Bar) 等,可是那些魚兒不會真的完整上桌,因為當侍者推著餐車送來主廚烹調好的魚時,侍者會在我的面前「肢解」魚--去頭去尾去骨去鰭,最後帶著一股「勝利的微笑」把乾淨漂亮的「完美魚排」放在餐盤中遞給我,然後在我流著口水的凝視下,推著餐車將我最愛的魚頭、魚尾、魚鰭、魚骨撤走。侍者的專業演出告一段落,而我則嘆息不已。
不過,這種失落感在我來到目前所住的南法加泰隆尼亞 (catalonia,與西班牙交界的法國地中海地區)之後 ,就不復存在了。
這裏雖說是法國的一部分,飲食文化卻保留了加泰隆尼亞色彩,習慣以「鐵板」(西語:plancha) 煎烤,料理方式和台灣夜市裡的鐵板快餐店相似。
因為地處地中海沿岸,魚類海鮮是加泰隆尼亞「食文化」中的重點食材。不但烤魚烤整條(圖3),沙丁魚、歐洲無鬚鱈、縱帶羊魚等嬌小魚類,更是一條條炸的酥脆,連頭帶魚骨一起吃下去(圖2),和台灣的「炸溪哥」異曲同工(這裡唯一缺的是胡椒鹽吧!)。
有些魚鋪腦筋動得快,白天賣魚、用餐時間變身成餐館,既能促銷當日新鮮魚獲,又能做到旅客的生意,一舉兩得(圖5)。
這樣的餐館或許室內裝潢簡單、也沒有無敵海景可以招攬觀光客(店面租金等因素),可是卻能讓我這樣的「全魚吃貨」 吃得很盡興。
寫到這裡,趕快來曬一下我最近的美食照片吧。
民以食為天。希望這些讓我大快朵頤、心情無限好的美食,也能夠為讀友們帶來一些生活的喜悅。
因為我覺得,飲食男女的生活,其實就是看似平淡卻挺有滋味的人生點滴的累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