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水員,讓我們一起撿垃圾吧!

圖文:陳徵蔚

一支氣瓶可以讓潛水員在海裡待40-90分鐘,這段時間裡可以選擇做什麼事情呢?

大多數潛水員選擇放空。不然,帶台相機,將水下美景分享到IG也不賴。對一般人而言,潛水是「視覺」的休閒活動。但是,除了「觀光」,潛水還能做些什麼?

如果你願意,讓我帶你下海撿垃圾。

我第一次在海底看到整片垃圾,是在墾丁。原本只有在媒體才會出現的畫面,真實在眼前上演,令我很震撼。小琉球號稱海洋保育聖地,同樣深受垃圾困擾。回到東北角龍洞導潛,驚覺那兒的海底垃圾更多!特別在颱風前夕,海面飄滿廢棄物,置身其中,真是名符其實的「垃圾海」。然而,這裡並不是最髒的海岸線。據報導,新竹新豐被稱為「最毒海岸線」,因為海流的關係,那兒的海洋垃圾問題更加嚴重。

潛水員合力撿垃圾 / 台灣東北角海岸龍洞 (攝影:Jennie Chiu)

 

雖然知道自己能做的並不多,我還是開始在我的Line群組「放呆潛水互助團體」與大家相約,到龍洞海底撿垃圾。

通常,我會選一個平常導潛時看到垃圾特別多的區域,帶個洗衣袋(因為便宜、耐磨、負重、容量大)下水,與潛水員們到達定點,以我為圓心向外拓展,潛水員四處尋找垃圾。我負責戒護安全,並且固定位置,讓潛水員不必擔心與潛伴、導潛失散。垃圾蒐集到一定的量,他們就交給我,然後再繼續搜尋垃圾。

這樣的好處,是潛水員不必因為垃圾重量,而必須分心調整中性浮力,可以專心清潔,提高安全性。每次清理上來的垃圾,都重達幾十公斤,如果給潛水初學者拿,容易提高水下風險,出入水也不方便。因此,由我攜帶袋子,一裝滿立刻上岸,大家再合力扛去垃圾桶回收。

我在戒護潛水員時被「偷拍」/ 台灣東北角海岸龍洞 (攝影:Jennie Chiu)

 

其實,我只是奉行「海底清潔」的眾多教練之一。有更多前輩,一直默默在為海洋奉獻。

去年,我參加台灣潛水舉辦的「海洋清潔日」,他們每年都會舉辦相關活動,近三年的口號分別是「海,不告訴你的事」、「一公斤的力量」與「海,差你一個」。海洋默默承受了汙染,但只要每個人減少垃圾一公斤,環境就多一分希望,所以這是「一公斤的力量」。

台灣潛水負責人兼PADI課程總監陳琦恩很早就開始將店內所有泡麵、飲料販賣機汰除,不再賣產生一次性垃圾的產品。同時,店內採用不鏽鋼餐盒,並且要求教練隨身攜帶餐具。今年暑假,我也參加了iDiving愛潛水所舉辦的龍洞海洋清潔,一個早上,清理出了數量相當可觀的垃圾,甚至還有上百公斤的漁網!雖然地分南北,潛水系統有所不同,大家愛護海洋的心,出發點卻是相同的。

我與潛水員帶上岸的垃圾 / 台灣東北角海岸龍洞 (攝影:慈芳)

 

海洋垃圾並不會因為一年一度的清潔而變得乾淨,因此每次下水,潛水員都應該清潔海洋。

在基隆潮境的林祐平教練、王銘祥(活塞教練)、很早就在「揪潛水同學會」身體力行「下海撿垃圾」,讓「潮境」成為全台灣最早,也最成功的海洋生態保育區之一。而陳信助先生的「動手愛台灣」群組,也經常號召淨灘,清除了量海洋廢棄物!

海底垃圾一角 / 台灣墾丁

海洋廢棄物的問題多嚴重呢?這可以從「可見」與「不可見」兩個方面來談。

可見的部分,全世界每年有1270萬噸垃圾進入海洋,平均每分鐘都有一卡車塑膠流入大海。這些塑膠進入鯨豚、海龜的肚子,造成後者的腸道阻塞而死亡。信天翁等鳥類誤食塑膠碎片大量死亡,每隻鳥類體內都可以找到數百片塑膠。吸管戳入海龜鼻孔,拔出時鮮血淋漓。而塑膠瓶蓋環、六罐固定環、塑膠繩等纏繞海洋生物,也經常造成畸形、死亡。我曾經在墾丁夜潛時看到以塑膠水管為家的寄居蟹,寄居蟹找不到貝殼,不得已只好住在塑膠水管裡,對比墾丁大街專門販賣貝殼的店,實在令人感傷。

以塑膠水管為家的寄居蟹 (攝影:Manni Hsu教練)

 

不可見的部分,塑膠流入海洋後,因為波浪、紫外線侵蝕,不斷裂解,會成為肉眼難見、尺寸在5mm以下的微塑膠。此外,洗面乳、牙膏中經常含有「柔珠」(microsphere/microbead),這些磨砂成分,其實也都是微塑膠。微塑膠體積小到可以通過許多過濾設備。體積越小,表面積就會越大,足以吸附各種毒素、環境賀爾蒙。科學家發現,許多浮游動物甚至會吃微塑膠,而浮游生物再被濾食性海洋生物吃下肚子。大魚吃小魚,小魚吃浮游生物。微塑膠進入海洋食物鏈,最後毒素透過新陳代謝,進入海洋生物的肌肉、脂肪,到達食物鏈最頂層,也就是人類的肚子裡。

很多人以為標榜「環保」、「分解」的塑膠袋真的「環境友善」;然而除少部分真的可以分解外,大多的塑膠其實並不會真的被生物分解消失,而是「裂解」,變成細碎的微塑膠,對環境衝擊也更大!

吃魚會移除內臟,但貝類卻是整顆食用,因此貝類身上的微塑膠對人類影響更加直接。當我們吃蚵仔煎、生蠔、海瓜子等海鮮,其實也直接攝取了他們體內儲存的微塑膠。馬糞海膽是老饕眼中的珍饈,一般人所食用的部分是海膽的精囊或卵巢,也就是微塑膠含量極高的地方。

環保署今年調查發現,44%清水與61%原水中含有微塑膠。清華大學研究也發現,食鹽,特別是粗鹽中,也有數量難以估計的微塑膠,也就是說,我們每天攝取的食物,全部含有微塑膠。目前似乎沒有任何一個單位化驗過鹽巴當中究竟含有多少毒素;然而根據我們對於微塑膠可以吸附大量毒素的特性來推測,相信我們所吃的食物離「純淨」十分遙遠。不只食鹽,研究清大也檢測了7款瓶裝水與3家加水站,很不幸通通含有微塑膠,只有南投埔里的瓶裝竹碳水沒有驗出來。

聚集在人體的微塑膠,究竟衝擊為何,目前尚未有較為全面的研究。然而可以想像地,當人體累積一定毒素,不只各種疾病會發生,在生育期的婦女,甚至會藉由母乳,將各種毒素傳遞給寶寶。如今,越來越多人得到重大疾病,其中包括癌症,這與微塑膠有多大的關連性?我在學校任教,發現近十幾年來,情緒失調、躁鬱、癲癇等疾病的學生大幅攀升,雖然沒有精確統計,但數字卻讓我心驚。而這些,與兒童在成長過程中,藉由母乳、食物等我們原本以為安全的管道獲得養分,卻可能遭到各種毒素影響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母乳當然仍然是寶寶最好的營養來源;但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做些事情,一起捍衛環境與食物的純淨!

倘若我們會因為眼睛看得見的塑膠垃圾而感到心驚,那麼肉眼難見的「微塑膠」更應該讓我們顫慄。人類的方便,造成了海洋的不方便,最後大自然反撲,終究指向人類。所以我們不該把「減塑」甚至「無塑」當成口號,因為自備餐具、拒用塑膠袋,並不是種「文青」的舉動,而是我們身為人類,維繫存亡的關鍵,也是我們一直虧欠大自然的部分。所以,潛水員們,讓我們一起下海撿垃圾吧!

 

頭條留言
陳徵蔚
陳徵蔚
政大英美文學博士,健行科大副教授,PADI潛水教練412805。嗜文學,愛大海,享受旅行,信仰環保。每當生活讓人心碎,就會跳入海洋,重新拼湊完整的自我。IG: bluemoon1105
- 廣告 -
- 廣告 -

最新文章

花蓮美食地圖再 +1,「灶咔」海鮮餐廳盛大開幕!

所有愛吃美食的饕客看過來,不用去海邊也能吃到新鮮的...

國父紀念館外籍學生華語文演講比賽 精彩絕倫 來自1...

「2024年外籍學生華語文演講比賽」,由國父紀念館主辦,於11月19日在台灣戲曲中心圓滿落幕。經過評審團熱烈討論結果,來自美國的權致清同學,演說「堅持與放棄」,獲得本屆冠軍殊榮,在賽後公布了前4名及優選得獎者,並舉行頒獎典禮,頒發獎狀與獎金。奬金分別:第一名2萬元、第二名1萬6千元、第三名1萬2千元、第四名8千元、優選者6千元,鼓勵外籍學生在華語學習上 能持續努力不懈。

馬斯克旗下Neuralink獲加拿大試驗許可 腦機...

商傳媒|記者許方達/綜合外電報導由全球富豪馬斯克所...

世界華人工商婦女企管協會《傳愛天使系列公益活動》高...

南部最大聲/  曾志豪 高雄報導 由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