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氣的定義 不隨波逐流

【作者/舒舒看世界 Chouchou’s Diary】

最近天主教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的發言,又引發了熱論。
雖然我不時常關注他,但偶爾瞄到他的談話和新聞報導時,總感覺這位教宗和以往我認識的教宗們很不同 — 例如出生阿根廷貧困環境,不介意公開說出和西方主流媒體看法相異、或者可能會引發網民出征的意見。

在我看來,對於一位「世界級」的宗教領袖而言,他這次的言論,可說是一種「勇氣的表現」。
當歐美國家不斷強調、甚至「全球性」推銷民意至上 (民主精神?)的意識形態 時,我認為世界正在走向「網路獨裁 」— 凡事由 「網路風向」決定:

範疇從個人言論行為(例如公車上該不該讓位)、商家聲譽(服務員態度好不好),大到團體,(例如學校老師的教學評鑑)、甚至一國政府的決策(官員拋出一個政策議題,然後觀看網路風向、朝令夕改)。
歐美國家對於俄烏戰爭 的官方立場明顯,背後牽扯的軍火和地緣政治經濟領土利益等分析,在西方的網路上早也不是秘密。

我相信,教宗在此次發言前,完全能夠預期它的「後續效應」~~~ 遭到歐美政府和世間的批評,然,他仍決定不跟隨網路聲浪 、憑著自己的良心(或者聖靈感動?),去表達他對俄烏戰爭這個事件本質的看法(人命的喪失),並且甘冒「大不諱」在媒體訪談中說出他的真心話 (我傾向認為那不是發言失誤,而是 深思熟慮 後的發言 )。

對與錯,黑與白,這本是人類社會賦予的價值,而非永恆不變的真理。
一旦價值觀 發生了變化,對可以變成錯,黑白可以顛倒,史跡斑斑。

而我,身處在「一面倒」(法國主流媒體和身邊多數朋友)支持烏克蘭繼續打下去的社會氛圍下,看到方濟各教宗的發言,反倒讓我耳目一新,也刺激我去思考:
戰爭爆發兩年後的今天,究竟做什麼,才是對烏克蘭和俄羅斯人民(甚至歐洲人民和全世界)最好的(或者,最不壞的)?

贏得戰爭,一定是正解嗎?
提議談判就是喪權辱國?

主動侵略者(放在個人層面:兩方爭執時,主動打人的那一方),一定是絕對的壞人嗎?
為戰爭某一邊「供火」的第三方,就算沒有背後的政治算計,難道就能以「人道主義」來綁架國際輿論,為自己的促戰行為無限上綱?
等等……

我對以上問題仍無「正解」。
我認為,人世間很多問題不存在正解。答案會因為人的「立場」不同而不同。
然,我佩服方濟各教宗的勇氣,無論我贊不賛成他的意見,他敢於說出的行為,逆流而上 , 讓我心生嚮往。

頭條留言
編採中心
編採中心
我們是一群正向思考與高度熱忱的新聞從業者,有溫度的報導與分享快樂的經驗,是我們24小時365天不分晝夜的職責!歡迎各單位及企業提供我們採訪訊息及活動通告,有任何編採的需求也請留言或提供給我們建議,請在電郵[email protected]留下您的好消息,感謝您。
- 廣告 -
- 廣告 -

最新文章

中市公私協力推動友善婚育環境 盧市長表揚推展家庭教...

台中市政府今(31)日召開今年度台中市家庭教育諮詢...

歡慶伊斯蘭開齋節 台中清真寺聚集3000名穆斯林舉...

記者馬源培/台中報導 今天是2025年(伊曆14...

黃明志員工旅遊也要拍MV 引發眾怒變成靠北大會

黃明志被員工靠北怒嗆:「這太難!辦不到」    照...

台灣醫法實務論壇雲林場圓滿落幕 聚焦健保司法與醫事...

記者黃李舜/台北報導 由台灣醫事法律學會、台灣雲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