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傳媒|記者許方達/綜合外電報導
美東碼頭正式展開罷工行動,國際碼頭工人協會(ILA)在臉書宣布,自美國時間10月1日零時起(台灣時間10月1日中午12點01分),關閉大西洋和墨西哥灣海岸所有港口,以對抗美國海事聯盟(USMX)。儘管在罷工前數小時,資方試圖提出加薪5成等條件,希望能重啟談判;不過,碼頭工人工會不接受此加薪方案,因此按照原訂計畫讓碼頭停擺。
這是國際碼頭工人協會自1977年以來首次發動罷工,參與人數多達4.5萬人,預計約有36個港口會受到影響。對此,國內貨櫃航運商萬海表示,「將會與美國子公司、聯營同行與碼頭都保持緊密聯繫,隨時因應罷工狀況的變化,調整船舶航速與靠泊計劃」。至於陽明所屬THE聯盟有一艘船未能完成裝卸,因而困在查爾斯頓港,現在只能等罷工結束,其餘船隻都已離港。
綜合外媒報導,供應鏈專家表示,「消費者並不會立即看到罷工影響,因為大多數零售商都有備足貨源,提前發貨節日禮品」。不過若罷工情況持續數週以上,停工將嚴重擾亂供應鏈,進而導致價格上漲,或貨物嚴重延誤到達目的地等情況。
業界認為,這可能成為美國幾十年來,最具破壞性的罷工事件。國內貨攬業者台驊控股分析,若是罷工行動超過兩週以上,造成的影響恐持續至明年初,且船公司運能將折損約兩成,屆時運價肯定大幅上漲。此外,專家也擔憂接下來將對汽車、製藥、醫療保健及農產品運輸等產業造成衝擊。
台驊進一步預測,東岸碼頭罷工將造成全美數百億美元的經濟損失,船公司因應措施會採取跳港或變更航線,將船舶開往美西或加拿大、墨西哥灣等港口裝卸貨,這將產生更多的費用成本,促成運費的上漲。
較值得擔憂的是,這次罷工將造成物流成本提高,進口商會提高售價轉嫁給消費者,可能造成通膨更大的疑慮。回顧2002年美國西海岸港口碼頭工會發起為期11天的罷工行動,當時就需要6個月左右的時間,才能使物流供應鏈恢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