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之道——武夷茶岩土壤

陳維峰【策展人、藝評人、岩茶收藏家】

武夷山優越的生態環境飽含深厚的生態底蘊,其西北地勢高,群峰聳立,能阻擋北部寒流的侵襲,氣候溫暖宜人,屬於亞熱帶氣候。區域內溪流和峰巒、丘陵相互交錯,空氣濕潤、多霧,形成獨特的微域氣候,大部分茶區的土壤為火山礫石、紅沙岩及頁岩,土壤表層腐植層較厚,有機質含量高。

當漫步在岩山壑谷之間,茶叢之中,徐徐漸進。細雨如絲,把自然草木浸染,綠意更加明艷動人。水汽在岩崖山谷之間騰起,恍若人間仙境。在蜿蜒迤邐的岩壑之間,一旦考察武夷山地貌、武夷山的茶文化背景和武夷岩茶「岩韻」形成的奧秘,實地實景感受其中神秘,無不感受自然的造化之功。

碧水丹山岩骨花香。八世紀時,唐代陸羽在《茶經·一之源》中曾提出:「上者生爛石,中者生礫壤,下者生黃土」。武夷山塊的基部為石英斑岩,中間為礫岩、紅砂岩、頁岩、凝灰岩及火山礫岩五者相間成層。茶園土壤之成土母岩絕大部分為火山礫岩、紅砂岩及頁岩組成。武夷山絕大部分為火山礫岩經風化侵蝕形成的棕色鬆散土壤,而且有機質和微量元素含量豐富,可謂是對爛石礫壤的完美詮釋。特殊丹霞地貌中的砂岩、礫岩是正岩茶「岩韻」最佳的起跑線,著名的三坑兩澗以及竹窠、九龍窠、鬼洞等等,土壤水肥條件優越且土壤中含量豐富的有機質為優質正岩茶的芳香物質和呈味物質打下了良好基礎。

按照傳統方式,將武夷岩茶種植區劃分為正岩區(紫色砂礫岩)、半岩區(紅色硅鋁質土)、洲茶區(河流沖積黃土)。正岩區的地貌就是我們說的典型丹霞地貌,以三坑兩澗為代表,其土壤為礫質沙壤,土壤疏鬆、透氣性(孔隙度為50%)、排水性均是佼佼者。

比之正岩茶稍顯遜色的半岩茶產自丹霞和河谷地貌過渡區的半岩區,其土壤主要是厚層岩紅土,土壤的酸性較高、質地偏粘重,土層也較薄,這裡的茶樹生長適中。

洲茶區主要為黃壤土及河洲、溪畔沖積土、紅壤等,洲茶區的土壤保水、保肥性較差,透氣性也較低,不利於茶樹內含物質的積累,因而所產茶葉質量較正岩區和半岩區低。這個分類說法值得我們進一步去分辨,文末貼出農業專家王澤農先生,在40年代寫下《武夷茶岩土壤》論文供參。(王澤農 ,〈武夷茶岩土壤(一)〉,《茶葉研究》:第1卷第4期,1943年。)

土壤決定茶葉品質,岩韻來自土壤成分/養分。從武夷山茶農的角度來看,正岩、半岩和洲茶乃是按土壤區分。
正岩:風化土+砂礫岩50%以上
半岩:風化土+砂礫岩30-50%
洲茶:風化土+砂礫岩30%以下
按照土壤的理解,茶農對於「核心正岩」範圍的看法,認可三坑兩澗(牛欄坑、大坑口、慧苑坑、悟源澗、流香澗)和兩窠一洞(九龍窠、竹窠、鬼洞)全部是正岩,至於馬頭岩則是一半是正岩、一半是半岩。對他們來說,微域山場乃是以土壤區分,而不是以位置區分,所以沒有「外山茶」的說法,一般所謂的「外山茶」指的是洲茶。

以下列舉具體調查案例。武夷岩茶科研帶頭人姚月明先生(1932~2006)當年有一篇《武夷岩茶品質研究初報》論文,當中「關於自然條件對岩茶品質基礎的影響」的研究,選擇的正岩就是他稱之為「岩心」的竹窠。研究報告以竹窠茶園代表「正岩」、邊緣地帶的企山茶園代表「半岩」、崇陽溪邊的赤石茶園代表「洲茶」,三地土壤條件進行調查。另一方面,為證實自然條件與岩茶品質的關係,姚氏也曾對三地茶園水仙品種(7~10年樹齡)採摘大致相同的鮮葉原料及其加工產品( 毛茶) 分別化驗分析其內含物,均有不同差異。三地自然條件有明顯的差異,特別表現在三要素的含量上,相互比例的差距更大。正岩竹窠茶園磷、鉀高而氮低,洲地赤石茶園正相反,半岩正山茶園介於二者之間。竹窠堪稱武夷山場核心中的核心的典型代表之一。

頭條留言
南部最大聲
南部最大聲https://ssno1.net/
南部最大聲由傳播、科技、多媒體人士組成;整合新媒體與AI,目標成為南部傳遞善能量、新科技、新趨勢網路音量最有影響力的傳媒。
- 廣告 -
- 廣告 -

最新文章

中市慶祝兵役節表揚績優役政單位、人員  民政局長感...

3月1日兵役節將至,為肯定役政同仁的辛勞奉獻,台中...

基隆市教育處導入AI智慧錄音卡 行政效率大躍進

記者江育銓/基隆報導 基隆市政府教育處積極推動數位...

中市深耕語文教育有成展現堅強實力  全國語文競賽五...

台中市政府致力推動語文及閱讀教育的發展,在全國語文...

大慧法師書畫陶瓷個展「梵墨茶香」 在華梵大學文物館...

廣修禪寺住持、台中市佛教會理事長大慧法師首度舉辦個人書畫陶瓷展覽「梵墨茶香」,於2月23日在華梵大學文物館盛大開幕。開幕式賓客雲集,華梵大學李天任校長、文物館陳娟珠主任與師生們,佛教界長老及法師,還有書畫界名家與理事長如連勝彥、張松蓮、連瑞芬、呂玉環、林菲滿、謝慶興、潘珮君、高黎慧等人,共同蒞臨現場,為此次展覽送上祝賀。

張榮發基金會連續3年慷慨捐贈 助力基隆創客教育發展...

記者江育銓/基隆報導 基隆市政府於今(24)日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