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科學方法學證實,食物銀行的運作,不僅僅可以降低食物浪費、減少飢餓人口,現在更有機會在科學系統性的方法學基礎上,對避免溫室氣體排放,有更具體的量化貢獻。GFN為全球最大的食物銀行網絡,2006年成立以來,目前與50多個國家的食物銀行合作夥伴,共同致力於解決食物浪費與大量飢餓人口並存事實的惡性循環。GFN 的成員食物銀行協助將安全、健康的剩餘食物分配給有需要的群眾,同時致力減少食物浪費與其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
「全球食物銀行網絡」(The Global FoodBanking Network;GFN),近日於澳洲雪梨舉辦全球高峰會,主題聚焦在飢餓、糧食系統和氣候危機之間的相互關聯,並關注各國的糧食系統及氣候變遷的最新解決方案。同時也公佈與全球甲烷中心 (Global Mathane Hub)、碳信託(英國碳信託公司The Carbon Trust) 和微軟 (Microsoft) 共同攜手開發的甲烷衡量系統,可透過收集和再分配剩餘食物,有效減少甲烷排放。
研究指出全球每11個人,就有一人面對飢餓與營養不良困境,然全球食物系統中卻有三分之一被浪費掉。且剩食在被掩埋處理時,往往會產生大量甲烷;而甲烷是溫室氣體中極具威脅性的氣體,據估計,甲烷在二十年內的溫室效應比二氧化碳強80多倍。作為全球食物銀行網絡在台灣唯一的認證會員機構 「台灣全民食物銀行協會」秘書長劉露霞表示,「氣候危機已是不容否認的現實,它擾亂了作物種植、糧食生產和供應鏈,以及糧食安全和人類福祉。對此,世界需要找到並推廣能夠扭轉局面的解決方案,而食物銀行恰好處在這些挑戰和解決方案的交匯點。」
全球食物銀行網絡與全球甲烷中心 (Global Methane Hub) 合作,並在碳信託 (The Carbon Trust) 的技術支持下,開發了首個透過微軟永續管理平台 (Microsoft Sustainability Manager) 進行甲烷排放量衡量的方法。該方法被命名為「回收食物以避免甲烷排放」(Food Recovery to Avoid Methane Emissions, FRAME),並在墨西哥和厄瓜多進行實驗,除了計算排放量的減少外,還追蹤了其他上百項指標,以檢視食物銀行在回收食物上的實際成效。
「嶄新的 FRAME 方法學提供了強有力且可靠的證據,證明食物回收和再分配可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同時還可以改善糧食安全。食物銀行和其他食物回收機構提供了一種即時、高效經濟且直接的方式來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以支持國家氣候計劃 (或稱為國家自主貢獻 (NDC)」,全球食物銀行網絡(GFN) 總裁兼執行長 Lisa Moon 表示。
「這項在衡量通過食物回收和再分配避免甲烷排放量的強大新工具,有助於提升食物捐贈這種暖心社會行動的具體氣候效益。它將幫助各國實現更多聯合國永續續發展目標 (SDGs),包括在全球甲烷承諾中做出的承諾(註1)」全球甲烷中心的首席執行官 Marcelo Mena 更進一步指出 「甲烷路線圖、有機廢物預防立法和食物捐贈激勵措施等政策,都應成為國家氣候戰略的一部分,以利用食物銀行的潛力來減少甲烷排放和糧食不安全。」
GFN 在本次年度峰會中揭露新策略計劃以 2030 年前改善 5,000 萬人的糧食供應為目標,重點是擴展全球食物銀行的影響力和服務範圍。食物銀行是緩解短期飢餓、減少食物損失和浪費,以及解決飢餓根源的有效工具,因此食物銀行必須在建立永續糧食體系和增強社區韌性方面發揮核心作用。GFN的執行長 Lisa Moon表示,隨著世界不斷發展,我們的策略也必須與時俱進。我們的新戰略計劃正視當今世界的現狀,以整合性的思維,同步應對飢餓、食物損失和浪費、氣候變遷、糧食體系和不平等問題,而非將其視為單一議題。
劉露霞秘書長進一步指出,「近年來,食物銀行對全球永續發展的影響,遠超過人們原本的想像,除了消除飢餓,減少剩食對地球環境的影響更甚以往。從全球食物銀行網絡發展的趨勢來看,系統性的管理運作和國際網絡接軌、糧食再分配的永續行動,並設法將全球食物銀行發展趨勢向台灣各界與民眾分享訊息也將更為重要。台灣全民食物銀行作為GFN認證在台代表機構,將更努力的與企業及全台超過220家合作的社福機構協力創造食物再分配網絡,為台灣帶來更深的永續發展貢獻。」
「台灣全民食物銀行協會」持續透過不同的力量,在台灣倡議剩食議題,並透過勸募的食物免費無償轉贈,快速有效分配給全台灣各地數百家中小型社福機構及偏鄉中小學校。今年更以剩食及氣候永續行動,發起世界糧食日相關倡議活動,期許透過實際參與、捐款支持,或是知識倡議的方式,讓更多人理解日常的食物以及飲食習慣的調整,都可以為整個環境、社會甚或是整個地球帶來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