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是常見的婦科癌症,也是婦癌中高死亡率的癌症之一。大部份卵巢癌患者發現時通常是晚期,且高達 70%的人 3 年後會復發 [1],所以在治療階段,病人在第一階段腫瘤清除和 6 次化療的反應,以及後續維持治療的選擇是影響病人存活率的關鍵。
發現卵巢癌常已是晚期 5 大症狀要留心
2023 年公布的「110 年癌症登記報告」,卵巢癌是女性癌症發生率和死亡率第 7 名的癌症 [2],國內超過 50%的病人大都已是晚期,5 年存活率不到 40%[1]。
童綜合醫院婦產部主任劉錦成指出,卵巢癌初期的症狀不明顯、不像子宮頸癌或子宮內膜癌會有不正常出血,即便到中、晚期出現症狀也不特別,常被認為是腸胃問題而被忽略,直到症狀加劇才確診是卵巢癌,但大都已是晚期。
由於多數人出現上述症狀通常會先到腸胃科就醫,劉錦成醫師指出,當腸胃科醫師治療一段時間仍無法痊癒、找不到原因,建議直接到婦產科檢查。
醫師也提醒,很多女性會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但子宮頸抹片檢查主要是預防子宮頸癌、無法檢查卵巢,因此在抹片檢查時可以詢問醫師是否能做超音波或是另外掛門診檢查。
卵巢癌治療分兩階段 了解基因型態搭配有效的維持性治療藥物
卵巢癌治療可分成第一階段的腫瘤切除搭配化療,以及第二階段的維持性治療。劉錦成醫師表示,第一階段的腫瘤切除和 6 次化療兩者順序視看病人情況而定,因腫瘤是否切除乾淨攸關病人存活率及後續維持治療成效,專業的婦癌科醫師會盡力將腫瘤切除乾淨;另有文獻指出,極惡性漿液性卵巢癌細胞 (HGSOC, High Grade Serous Ovarian Cancer) 是卵巢癌最常見的種類,其癌細胞的產生,肇因於輸卵管 [4],若進行一般子宮肌瘤或子宮腺肌症需切除子宮時,會建議摘除輸卵管。
第一階段治療結束後,便進入第二階段的維持性治療,目前維持性治療的藥物則包含 PARP 抑制劑及血管新生抑制劑。維持性治療期選擇會根據病人切除腫瘤及接受 6 次化療後的反應,並了解病人是否有基因變異來決定治療方向。
研究指出,約有 50% 卵巢癌患者與 HRD(同源重組修復基因缺失) 有關;HRD 為陽性包含 BRCA1/2 基因突變及其他基因,可使用 PARP 抑制劑的標靶藥物治療。但即使是 HRD 陰性患者,臨床試驗證實,使用特定的 PARP 抑制劑,相比對照組,同樣能有效延長癌症的無惡化存活期 [5]。
PARP 抑制劑主要作用方式是干擾癌細胞的 DNA 修復,雖然不同基因類型成效不同,但依舊能達到抑制腫瘤生長的效果,可幫助延長患者疾病存活期,達到穩定控制、延緩復發以及提升生活品質的成效。
PARP 抑制劑成效佳但健保給付有門檻 醫師望能擴大給付
劉醫師也進一步分享,一位婦人因腹痛、腹脹找不到原因而到婦科門診就醫,診斷後確定是卵巢癌第 4 期,「劃開肚子時才發現腹膜沾黏嚴重,根本無法開刀,只能先取檢體檢測基因,結果發現有 BRCA 變異。」後來經過化療及手術後,再接受 PARP 抑制劑治療,婦人恢復良好,腫瘤指標 CA-125 數值也從 3000 多降到正常範圍,至今六年雖有殘留腫瘤,但生活品質量好,可以自己就醫和正常生活。
然而,即使 PARP 抑制劑在卵巢癌治療中展現出顯著的效果,目前健保給付仍有條件限制。現階段的給付規範,僅針對具有 BRCA1/2 基因變異的患者提供給付,大約有 20% 的卵巢癌患者符合使用條件 [1]。
卵巢癌治療是長期抗爭,除了部分藥廠有提供病友支持計畫來減輕病患的經濟負擔,劉錦成醫師也期望未來維持性治療的標靶藥物能再擴大健保給付範圍。以韓國為例,原本標靶藥物僅給付在 BRCA 基因變異的患者,但從藥物治療成效能夠有效延長患者存活期的研究與臨床證明下,在 2024 年 10 月份起,也擴大給付 HRD 陽性基因變異的人,讓更多卵巢癌的病友能夠受惠。
附註:同源重組修復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Repair, HRR),是人體內參與 DNA 修補功能的重要機制,能協助維持細胞穩定生長。同源重組修復機制失常,會使細胞進入同源重組修復系統缺失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Repair Deficiency) 的狀態,簡稱為 HRD。同源重組修復系統正常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Repair Proficiency) 的狀態,簡稱為 HRP。
本材料僅供教育目的使用,不代替專業醫療人員的獨立醫療判斷,且不應被視為對任何人提供之醫療建議。您不應依賴本材料內容而忽略醫療建議或延誤尋求醫學治療建議。若您對本材料內容有任何問題或疑慮,請諮詢您的專業醫療人員。
文/陳思遠 圖/楊紹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