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遙遠的記憶 臺、澳藝術家共傳南島文化綠工藝

【記者廖宥婷/台中報導】

臺、澳洲藝術家在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共同傳承南島文化的綠工藝!臺中市政府文化局昨(16)日在纖博館舉辦「遙遠的記憶—貝珠工藝的古與今」特展第二場次的工作坊,由澳洲格里菲斯大學朱迪‧沃森Judy Watson教授與臺灣東華大學林盛火老師進行交流並帶領現場學員創作。

工作坊參與學員合照

纖博館委託重要傳統工藝泰雅染織保存者「人間國寶」尤瑪.達陸率領研究團隊,策畫「遙遠的記憶—貝珠工藝的古與今」特展,即日起至113年11月20日起於2樓常設展廳展出包含鎮館之寶「lukus-qaxa’貝珠衣」等珍貴文物,期間並辦理多場次講座與工作坊。

朱蒂沃特參與祈福儀式

昨日工作坊由泰雅族耆老帶領族人進行祈福儀式揭開序幕,上午場次由澳洲格里菲斯大學朱迪‧沃森Judy Watson教授引導學員以移染方式創作。朱迪·沃森來自澳洲昆士蘭州的原住民母系家庭。其創作跨越繪畫、版畫、素描、雕塑和錄像,常利用檔案文件審視原住民歷史。曾代表澳洲參加1997年威尼斯雙年展,作品並被澳洲國家美術館、大英博物館、臺北市立美術館等蒐藏。朱迪‧沃森於纖博館工作坊示範以紅土、樹葉、枝幹,與來自臺灣泰雅部落的苧麻線等現成素材,堆疊創作層次豐富的複合媒材作品。學員無不驚嘆連連,體會藝術創作亦能切合當地、實踐環保。

林盛火老師教導民眾玉石貝珠穿孔

下午場次由東華大學林盛火老師探究臺灣玉石及貝珠工藝的歷史,教導學員運用玉石為替代材料,取代原本以保育類動物硨磲貝製作而成的貝珠。林盛火長期投入花蓮支亞干遺址研究,並以金工精湛工藝技法,曾協助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等製作考古玉器。講座中解析臺灣主要玉石材料,如青玉、臘光閃玉及貓眼閃玉在史前工藝中的應用,支亞干遺址玉器印證臺灣作為南島文化發源地。學員在體驗史前貝珠的旋截穿孔技術:研磨、鑽孔、蠟線編織、叩頭成型的過程中,體驗玉石的文化傳承,與環境永續的重要性。藉由澳洲與臺灣藝術家以貝珠為題進行藝術創作交流,同時思索人與自然的關係,揭示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致力傳承綠工藝的精神。

林盛火老師玉製貝珠式範

為慶祝纖博館開館六週年,目前同時舉辦「福爾摩沙的容顏~臺灣經典百色大展」及「第七屆纖維創作獎作品展」,精彩豐富,歡迎民眾踴躍參與,相關活動訊息可至纖博館官網(https://mofia.taichung.gov.tw/)及臉書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mofiataichung)查詢。

 

頭條留言
- 廣告 -
- 廣告 -

最新文章

看義西雙雙時隔28年再進四強 女足歐錦賽激情吸眼球...

2025年歐洲女子足球錦標賽(UEFA Women's EURO 2025)另稱「女足歐洲盃」,正進入最後八強淘汰賽階段,整體水準領航女足世界的歐洲列強國家,八強捉對踢得驚心動魄,上屆新科歐冠英格蘭女足,面對實力堅強的1984年老冠軍瑞典隊,逆轉追平再靠PK大戰險闖關;另外義大利以及西班牙女足隊則是

「做人要學關公」!丁學忠強調「忠義在心」不負鄉親期...

墨新聞|地方中心圖說:雲林縣立委丁學忠(左2)虔誠...

桃園503大龍門線升級啟動 串聯三大亮點景區打造低...

桃園市長張善政昨(18)日下午前往龍潭區,出席「大...

薇帕颱風外圍影響 蘇花公路部份路段不排除預警性封閉...

(觀傳媒花蓮新聞)【記者劉百瑞/花蓮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