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立信消費者研究室:生成式 AI 驅動差異化連接需求,5G 應用於大型活動展現優勢

愛立信消費者行為研究室(以下簡稱消費者研究室)近日發布最新「2024全球消費者5G報告」,探討5G消費市場的最新發展與趨勢。研究顯示,生成式AI相關應用正成為推動全球5G智慧手機用戶對差異化連接產生興趣的關鍵領域。差異化連接指的是超越「盡力而為(best-effort)」服務的網路效能保證。

本次研究調查了包含台灣在內的16個市場,訪問超過23,000名智慧手機用戶,其中包含超過17,000名的5G用戶,可代表11億消費者,包括7.5億名5G用戶。受訪的5G用戶來自:澳洲、巴西、加拿大、中國大陸、法國、香港、印度、沙烏地阿拉伯、新加坡、韓國、西班牙、台灣、泰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英國和美國。

隨著AI驅動的應用程式日漸普遍,行動用戶對差異化連接的期望也逐步上升。研究顯示,預計在未來五年內,每週使用生成式AI應用的智慧手機用戶人數至少將成長2.5倍;同時,近四分之一的生成式AI用戶表示,他們願意為這些高網路需求類應用,如視訊通話、串流媒體和線上支付,支付35%的額外費用,以確保高速、安全的網路連接。研究也顯示,35%的5G智慧手機用戶表示有興趣為重要的應用程式支付差異化連接的費用。

其中,台灣的調查結果發現,46%的台灣5G用戶期待透過超越「盡力而為」模式的5G效能,獲得更加提升的連接服務。在生成式AI浪潮的驅動下,終端行動應用蓬勃發展,各種創新功能大幅開展,差異化連接服務將滿足5G用戶使用AI應用程式時的網路效能需求。

台灣愛立信總經理周大企表示:「我們的研究顯示,台灣5G用戶對於差異化連接服務有相當高的需求,特別是生成式AI帶來的各種創新行動應用,為確保AI應用程式可流暢運作,20%的5G用戶願意額外支付35%的費用以確保網路效能,電信商必須為差異化連接的消費趨勢做好準備,以5G獨立組網架構打造差異化連接服務,並藉此開創新的營收。」

在另一項「5G與大型活動賽事體驗」的研究中,愛立信消費者研究室對參加包含歐洲國家盃、泰勒絲(Taylor Swift)演唱會等大型賽事或活動的消費者進行了抽樣調查,以了解他們的期望和體驗,調查發現5G網路顯著提升了使用者體驗,有三分之二的5G用戶表示他們得到符合或超出期待的連接體驗,在相同活動場所中,表示滿意的5G用戶比例較4G用戶高出20%。

研究還發現,在參與大型活動等網路使用需求密集的情境下,行動網路用戶對網路品質更為敏感,應用程式的體驗品質(QoE)和網路穩定性問題對用戶體驗至關重要,遠超過對網速的要求。有高達四成的活動參與者表示,願意為活動期間具保證的網路效能額外付費。其中15%的受訪者表示有意願支付比票價高出5%到15%的費用以獲得最佳的網路體驗。5G獨立組網架構將能為特定用戶或應用程式提供具保證的體驗品質,從而最好地滿足客製化網路要求。

隨著電信商轉型為基於效能的商業模式,差異化連接產生的收入潛力將會增加,電信商可為市場中各消費族群提供客製化的方案,並保證用戶獲得高效能服務。研究顯示,台灣5G用戶對於差異化連接充滿興趣,38%的台灣5G用戶願意為差異化連接支付更高的費用,以確保關鍵應用功能運作流暢。根據消費者對差異化連接的支付意願,電信商將有機會將每用戶平均收入 (ARPU)提高5~12%。

台灣愛立信技術長姚旦表示:「愛立信消費者研究室報告闡述了電信商從非差異化的行動寬頻轉向以效能為導向、基於平台的商業模式的歷程。在這一過程中,開放網路API將能使開發者創造客製化的應用體驗。三分之一的5G用戶願意重新分配當前行動應用程式支出的10%來購買具備網路效能保證的應用。透過協助APP服務供應商提供優質、高效能的使用體驗,電信商可望開創新的收入來源。」

頭條留言
柯宗鑫
柯宗鑫
新聞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 廣告 -
- 廣告 -

最新文章

淡江健兒全大運摘5金6銀14銅 續占無體育相關學系...

墨新聞|記者韋石/綜合報導【記者王薇婷淡水校園報導...

別怕荷爾蒙,妳抗衰防病的關鍵》不是健忘是警訊,三分...

墨新聞|記者韋石/綜合報導綜合報導/進入更年期與停...

合晶科技捐資 中原大學「季達廳」啟用 打造半導體教...

墨新聞|記者韋石/綜合報導綜合報導/中原大學再添教...

AI x ESG永續高峰會台中揭幕 永續轉型新引擎...

墨新聞|記者馬源培/台中報導「2025 AI x ...

國父紀念館走讀台東南迴 體驗南島文化之美

為喚起大眾對歷史文化與族群多樣性的關注,國父紀念館今年推出「走讀國父史蹟與多元族群建築文化活動」系列,從4月起至7月中旬,規劃10條具代表性的走讀路線,走訪全台歷史場域與文化空間,邀請民眾實地走訪,體會台灣社會多元文化的深厚底蘊。其中東部路線「走讀義築與南島文化——台東南迴」於5月10日登場,帶領學員沿南迴公路踏查,探索建築與文化交織共生的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