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11月出口年增6.7%、進口下降3.9% 內需及外貿不振引發疑慮

商傳媒|記者許方達/綜合外電報導

中國11月出口與進口數據皆不及預期,進一步引發市場對中國經濟復甦進度的疑慮,在全球需求放緩與國內消費低迷的雙重壓力下,中國政府宣布將加強財政與貨幣政策,以穩定經濟增長,不過種種跡象顯示效果恐怕不如預期。

根據中國海關總署公佈的數據,11月中國出口同比增長6.7%,遠低於10月的12.7%,亦低於市場預期的8.5%。進口則意外下降3.9%,是2023年9月以來最大跌幅,與市場原本預期的0.3%增長形成鮮明對比。

儘管出口增速放緩,市場認為中國近期的出口熱潮尚未結束。英國經濟研究機構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中國經濟學家黃子淳(Zichun Huang)表示,美國即將實施的新一輪關稅很可能對中國出口造成3%左右的影響;不過這些影響可能要到2025年中期才會顯現。短期內,受關稅影響的提前囤貨行為,或將為中國出口帶來額外增長動能。

在11月,中國對主要貿易夥伴的出口均有所增長,其中對東盟出口增幅最大、達15%;對美國出口增長8%,但進口下降逾11%;對歐盟出口則增長7.2%,進口下降6.5%。此外,對俄羅斯的出口下降2.5%,進口縮減6.5%。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稀土與鋼鐵出口表現突出,11月稀土出口量同比增長近5%,而鋼鐵出口同比飆升16%,今年以來,中國鋼鐵出口有望突破1億公噸,重回2016年的高峰水平。

相較於出口,進口的表現顯示出中國內需仍顯不足。進口數據的下滑反映出國內消費意願疲軟,同時也受到房地產市場低迷的拖累。官方數據顯示,中國11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同比僅增長0.2%,創五個月來新低。分析人士預計,隨著中國政府加速財政支出和基礎設施投資,工業商品的進口需求可能會在短期內回升。

面對經濟復甦的困境,中國政府近期宣布將推出「非常規逆週期調節」政策,強化財政與貨幣政策的刺激力度,以提振內需並應對外部需求放緩的挑戰。中國製造業11月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回升至50.3,表明現有的刺激措施對部分經濟領域已產生作用。

但市場仍對未來幾年的出口前景持謹慎態度。馬來亞銀行(Maybank)宏觀研究主管鄭寧(Erica Tay)指出,美國進口商可能在2025年上半年繼續「提前下單」,但關稅的全面影響可能在下半年引發出口的顯著下滑。

頭條留言
商傳媒
商傳媒https://sunmedia.tw/
商傳媒是一個提供財經、科技、智慧製造、醫療、產業資訊,為主要服務內容的金融、科技網路媒體,其宗旨在於提供台灣中小企業一個產品新聞的平台,未來更將推廣至世界各國!
- 廣告 -
- 廣告 -

最新文章

台北電影節十三部經典鉅作重現大銀幕 數位修復強勢回...

墨新聞|記者梁偉華/台北報導杜琪峯執導的香港警匪片...

新北技高導入 AI 學習診斷,產學攜手打造教育創新...

新北市技術型高中素養Challenge體驗活動今年邁入第四年,參與人數較去年成長兩倍,創下歷年新高。活動導入AI學習診斷技術,每位參與學生皆可獲得專屬「學習診斷書」,清楚掌握個人學習弱項,實踐適性學習的第一步。

可威環境資源號召百人淨灘行動 實踐ESG企業對永續...

墨新聞|記者游宏琦/高雄報導記者/游宏琦 高雄報導...

中市單身聯誼「毛小孩」牽線  11對單身民眾連線成...

墨新聞|記者馬源培/台中報導為寵物愛好者量身打造!...

《老闆成長營》啟動!黃敏惠讚許課程結合數位化與永續...

墨新聞|記者宋其佳/嘉義報導記者宋其佳/嘉義市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