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業署與農業科技研究院攜手推動藍碳技術 共同邁向淨零碳排

2050年淨零碳排已成全球趨勢,推動淨零轉型亦為我國重要政策目標。為此,漁業署與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於12月19日攜手舉辦113年度「海洋碳匯量測技術研討會」,邀請農業部及國內大專院校的海洋碳匯專家學者,共同探討「濱海藍碳量測技術」、「海洋棲地藍碳量測技術」及「海洋藍碳復育技術」三大主題,由6位學者專家分享最新研究成果與未來發展方向,並由農業部資源永續利用司莊老達司長專題分享「我國農業部門淨零排放策略與科研進展」。研討會共120餘人參與,活動圓滿成功。

農業部莊老達司長(右5)、農業部李紅曦司長兼代理院長(左5)、漁業署王茂城署長(中)及海洋碳匯專家學者等人與會合影。圖/主辦單位提供

藍碳是指存在於紅樹林、鹽沼及海草地等海洋棲地中的碳匯,因其碳吸存能力顯著,受到全球關注。根據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終身特聘教授林幸助的研究,藍碳的碳匯能力約為森林的1.5至2.5倍,每年可貢獻約48萬噸二氧化碳當量,展現出極大的減碳潛力。

海洋碳匯量測技術研討會盛大召開。圖/主辦單位提供

研討會的首場議程專注於濱海藍碳的量測技術。林幸助終身特聘教授指出,海草床在固碳中的關鍵作用不容忽視,但復育地點的選擇至關重要,應優先考量曾有海草分布的棲地,以提高復育效率並最大化碳匯效益。臺灣海洋大學水產養殖學系教授李孟洲則指出水產養殖產業在碳排放與減碳技術上的發展較為緩慢,因此建議未來應加強碳捕捉與移除技術的應用,以實現產業減碳目標。

在海洋棲地藍碳量測技術的討論中,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環境與生態研究所副教授陳宗岳透過分析水產動植物繁殖保育區,進而深入探討有機碳儲量與底棲藻類的碳匯貢獻,並與日本的相關方法學進行比較,為國內藍碳技術提供國際參照。而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副教授黃蔚人則分享了臺灣各海域碳匯基線數據的調查成果,強調四季變化對碳匯能力的影響,為後續研究奠定重要基礎。

研討會展示相關技術成果。圖/主辦單位提供

研討會最後,專家們聚焦於海洋藍碳復育技術,針對快速消失的海草床提出復育對策。水產試驗所澎湖漁業生物研究中心技工冼宜樂分享復育工作的實踐經驗,並展示了多項復育行動的成果;而臺灣大學地質科學系任昊佳教授則以「人工海藻造林與深海碳封存」為題,剖析了養藻固碳技術的可行性與潛在應用價值,展現未來技術結合自然復育的無限可能。

海洋在碳吸存與氣候調節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若能有效量測、量化與釐清影響碳收支因子,將有效協助提升海洋藍碳的碳匯量。本次研討會匯聚相關部會、產官學界的力量,全面展示國內海洋碳匯執行科技計畫的進展與成果,期盼凝聚共識,共同推動藍碳技術的發展與應用,為邁向2050淨零碳排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頭條留言
火報
火報https://firenews.com.tw/
秉持「正義」的精神,為民眾發聲,核心理念是社群共享、優質新聞。
- 廣告 -
- 廣告 -

最新文章

MOMO星級飯店年菜好料好口碑 2025加碼「...

記者李婉如/綜合報導 民以食為天,年夜飯準備好了沒...

ROG 電力雙雄:Thor III、Strix白金...

ROG玩家共和國今(1/14)推出Thor III、Strix白金牌兩大系列電源供應器,內建氮化鎵(GaN)MOSFET。

蛇年迎春納福!Yahoo 奇摩購物除舊佈新業績漲3...

農曆過年將至,家家戶戶準備除舊布新、迎春納福,Yahoo奇摩購物觀察,春節前夕掃除與煮食需求大幅攀升,近期相關商品業績年成長近3倍!從平台數據顯示,消費者更傾向選購三大高效便捷的清潔工具,迅速完成年前大掃除!

命理乾坤 流年好壞究竟如何來判斷?

最近兩位藝界名人先後在人生舞台上謝了幕,筆者認為他們都在這一生交出了漂亮的成績單,無論是經典歌曲亦或是扣人心弦的情愛小說,都代表著某一年代的特色,無論褒貶如何,確實也影響了很多人。佛教說的「人生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這就是人生的寫照,每個人的一生終究還是脫離不了這些考驗。筆者以為也許每個人在有生之年都可以多少奉獻自己所學,當有一天華麗轉身時也不會留下有太多的遺憾。有鑒於此,因此今天繼續與讀者朋友們分享「流年好壞究竟該如何來判斷」,目的無非希望大家都能達到「趨吉避凶」的目的,為願足矣!

臺北首屆永續旅宿金獎揭曉 11家業者獲肯定 共創綠...

記者楊秉鈞/台北報導 臺北市政府今(14)日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