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鈔票 史博館「蛇麼都有」 「一圜復始—鈔幣特展」迎春聚福

國立歷史博物館攜手中央銀行於23日揭開「一圜復始-鈔幣特展」序幕,史博館除夕、初一及每週一休館,連假1月30日至2月2日(初二至初五)推出「蛇來運轉、財聚福臨—新春好印到」活動,購票入館即可獲得以應景金蛇造型設計套印圖樣的精緻卡片,逛展並親手壓印專屬個人的迎春小卡,完成後至服務台可領取限量福袋共1,000套,擁有特屬的吉祥祝福。更歡迎小朋友免費到B1兒童創意共學空間動動巧手,剪出立體「春」字,新的一年「剪」起福氣更能「剪」出創意,大人小孩都歡喜。

初二至初五來史博館參加「新春好印到」活動 圖/文化部
初二至初五來史博館參加「新春好印到」活動 圖/文化部

史博館與中央銀行曾多次合作展覽,包括2019年「錢世金生」特展、2023年於「中央銀行券幣數位博物館」展出「錢塵往事」等。2025年「一圜復始-鈔幣特展」則匯集雙方精華藏品,結合「生肖紀年的習俗」與「綿延的歷史傳承」兩條展示軸線,配合農曆蛇年喜慶氣氛,呈現具重要歷史意義的鈔幣,及生肖主題相關擁有吉祥寓意的套幣與繪畫,觀眾能藉機體會隱含在鈔幣背後的文化意涵、工藝美感與歷史傳承。

史博物館擁有豐富的通貨收藏 圖/文化部
史博物館擁有豐富的通貨收藏 圖/文化部

國立歷史博物館擁有豐富的通貨收藏,包括自先秦到現代的各式銅、銀幣、銀兩等,而中央銀行及所屬中央印製廠、中央造幣廠等,不但承擔印鑄國幣的重要使命,亦收藏自民國以來的鈔幣及其製作流程的豐富史料。鈔幣不僅是大眾日常交易的重要媒介,在歷史研究上也擔任極重要的角色,承載著鈔票印製與錢幣鑄造當時,人們對自身歷史、文化、經濟、政治甚至是美感的觀點。

史博館說明,我國發行的金屬幣,均為圓形,究其起源,最早是由戰國時代的秦國開始使用「圜錢」,而傳統錢幣中有方孔,亦有對應「天圓地方」的意義,故「圜」字於歷史與金融上,均有重大意義。自宋朝開始常規鑄造「年號錢」,讓錢幣帶有時間的印記,民國時期雖然已不再有帝王紀年,但年號的概念仍以「民國OO年」的形式保留下來,同時民間使用了數千年的干支紀年,也簡化成更親切的符號:每十二年一輪的生肖,而採用當值生肖發行紀念套幣,亦是中央銀行開春的重要業務。蛇年新春前開展,邀請民眾來貨幣、鈔票「蛇麼都有」的史博館走春,匯聚財源滾滾的福氣。

史博館同時呈現精彩展覽,包括最富貴、含金量極高的「藏珍—清翫雅集卅周年慶收藏展」,以「珍藏」與「真藏」為概念展出臺灣頂尖私藏家共351件文物。「在這裡,與大家相遇」常設展,精選典藏文物110件,展出所珍藏最大量具備文資身分的「國寶」《蟠龍方壺》、《獸型器座》、《金柄銅短劍》,「重要古物」馬白水作品《太魯閣之美》等;「書藝人間-漢寶德書寫之美」特展則位於史博館旁的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臺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四樓,歡迎來體驗漢寶德說「書法是生動的建築,建築是立體的書法。」,春節行春「蛇來蛇趣」來史博館,欣賞展覽滋養心靈,體驗套印套住好運。

頭條留言
享民頭條
享民頭條
享民頭條style以女性視角為主要切入點,深度探討女性各層面的生活,報導包含時尚、美妝、寵物、兩性、美食、旅遊、潮流等領域,兼具深度與廣度解答女性在生活裡的疑難雜症。
- 廣告 -
- 廣告 -

最新文章

K-POP女團NMIXX 首位在台北大巨蛋開球壓軸...

墨新聞|記者梁偉華/台北報導NMIXX首次踏上台北...

瑞莎任伊甸公益代言人 支持遲緩兒童早療行動

墨新聞|記者梁偉華/台北報導 瑞莎探視慢飛寶貝綺...

詐騙財損7成因臉書受害 李禮仲批技術濫用漠視社會責...

墨新聞|記者廖濬弘/台北報導在台灣投資詐騙日益猖獗...

文大新聞系轉播全中運競技體操 實踐課堂所學磨練現場...

中國文化大學新聞學系師生組成的轉播團隊,於2025年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期間,承擔競技體操項目的官方轉播任務,展現紮實的新聞實務訓練與教學成果。從腳本撰寫到現場導播,學生親自上陣實作,將課堂所學轉化為即時的播報能力,展現新聞系重視實務操作的教學理念與學生出色的現場應變能力。

報稅季找華南銀行「輕享貸」 新臺幣999元手續費優...

商傳媒|記者鄭甫凱/台北報導稅季來臨,資金調度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