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駐新加坡大使童振源8日在臉書發文表示,在今年農曆年前,新加坡外長維文(Vivian Balakrishnan)在新加坡國際事務研究所演講,回顧新加坡立國六十年的發展成就與成功因素、分析當前世界格局的轉變、並提出新加坡因應世界變局的六項外交政策原則。
以下是新加坡外長維文的演講摘要:
回顧過去六十年,新加坡國家發展的定位是「面向全球的城市」,參與高度互聯的全球化進程。新加坡發展的契機在於「美利堅治世」(Pax Americana),提供自由世界秩序的願景,體現在三個層面:在國內政治層面,提供選擇權利、尊重人權與追求民主;在經濟層面,創造自由貿易和全球供應鏈;在全球層面,建立國際規範和國際法,創建國際機構維持和平,創造全球繁榮的有利條件,並提供應對全球共同挑戰的公共財。
經過六十年發展,新加坡的國內生產毛額(GDP)從1965年的10億美元增加到去年超過5,000億美元,人均GDP從500美元增加到8萬5千美元。其次,在一個多種族、多語言、多宗教的社會中,新加坡鑄造成團結的國家認同,而且擁有世界最好的醫療、教育、住房、儲蓄和退休制度之一。
在一個沒有自然資源、背水一戰的國家,新加坡發展成功的內在關鍵因素是勤勞和有紀律的人民,但需要倚賴有能力、廉潔、富有想像力的領導來帶領人民。
新加坡成功的外在因素在於地理位置優勢,新加坡位於亞洲大陸最南端、麻六甲海峽的入口,連結太平洋和印度洋。新加坡充分運用全球化與自由貿易的契機,去年新加坡集裝箱吞吐量首次超越4,000萬標準箱(全世界第二),船舶抵港總噸位創下31.1億噸新紀錄。
在過去六十年,新加坡採取積極的外交政策,讓自己對世界有價值且具有相關性,與鄰國及更廣泛的國際社會建立共同利益,堅持國際法、維護契約的神聖性,運用誠實與可靠性為新加坡帶來國際競爭優勢,才能充分利用戰略地理位置為新加坡創造經濟發展機遇。
然而,新加坡過去發展成功的因素—自由世界秩序、全球供應鏈、跨國公司的發展、區域和平以及穩定的全球權力平衡—如今正在急劇削弱。世界正處於一個轉折點。
具體而言,新加坡過去發展成功受惠於兩大外在因素,包括「美利堅治世」與中國崛起。過去六十年,美國在此地區扮演重要角色,阻止共產主義擴張,創造穩定的外部環境,促進區域經濟增長、貿易與投資。此外,1970年代後期,中國政府推動的改革開放政策,進而形成中國的崛起,也讓新加坡受益。
然而,目前世界正經歷兩大改變:國際格局與科技革命。1990年代以後,國際體系逐漸從單極轉向多極,而且當前全球化、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普遍受到質疑。其次,科技革命包括數位科技(尤其是人工智慧)、生物科技和可持續能源,這些科技革命相互關聯、彼此驅動,創造巨大機遇,但也伴隨重大風險。
面對世界變局,作為一個高度互聯、深度全球化的小型城市國家,新加坡將維持開放與包容性,並遵循以下六項外交政策原則:
第一, 新加坡將保持全方位、均衡、富有建設性和高效地多邊互動。
第二, 新加坡將堅持國家團結、經濟成功、自主防衛和自立自強的基本原則。
第三, 新加坡不允許自己處於「可以被收買或被欺凌」的境地,堅定地追求長期的國家利益,明確表達捍衛主權的決心,不依賴海外發展援助,也不期望外國軍隊為新加坡流血犧牲。因此,新加坡有全民服役,也將國防支出維持在GDP的3%。
第四, 新加坡將繼續與周邊國家合作,尤其是東協。新加坡將繼續在全球舞台上扮演積極、重要且有影響力的角色。
第五, 新加坡將不斷加強和完善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依靠國際法、遵循全球規範、堅持和平解決爭端,積極擁抱人工智慧、生物科技和可再生能源帶來的機遇。
第六, 外交是一系列的無限重複博弈,所以新加坡的外交政策必須是可預測的、可靠的,基於互惠原則、彼此信任與長遠格局,與合作夥伴攜手前進,並不斷擴大新加坡的夥伴圈。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童振源分享:新加坡外長維文談六大外交原則與國際變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