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科醫師呼籲:攝護腺肥大治療應兼顧排尿與性功能

攝護腺肥大(BPH,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是台灣中年男性常見的健康問題,根據衛生福利部資料,112年因BPH就診人數達82萬餘人,50歲以上男性約六成受到影響。泌尿專科醫師指出,患者除了頻尿、排尿困難等困擾,部分傳統藥物的副作用如性功能障礙,也成為許多人的顧慮。

台灣男性學暨性醫學醫學會理事長蔡維恭醫師表示,BPH的患者年齡層廣泛,從40歲至70歲皆可能受到影響,且不少人因忙碌忽略健康管理,導致下泌尿道症狀(LUTS,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惡化,影響日常生活與伴侶關係。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泌尿科副主任陳煜醫師建議,中年男性應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如攝取富含茄紅素與鋅的食物、規律運動、避免久坐及菸酒,以減少BPH風險,並在出現症狀時及早就醫。

過去BPH藥物治療雖能改善排尿問題,但部分患者擔憂可能影響性功能。高雄醫學大學泌尿學科教授劉家駒醫師指出,選擇適合的治療方案,並透過醫病共享決策(SDM),能有效兼顧療效與生活品質。

台灣最新複方攝護腺治療藥物問世,為侵入性治療前的全新選擇 (圖左起為:恩主公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莊德彥、輔仁大學醫學院院長-廖俊厚、友杏生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洪維駿、友華集團執行長-蔡孟霖、台灣男性學暨性醫學醫學會理事長-蔡維恭、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泌尿科系副系主任-陳煜、高雄醫學大學泌尿學科教授暨衛生福利部屏東醫院泌尿科主任-劉家駒醫師、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蘇世桓) (圖/主辦單位提供)

輔仁大學醫學院院長廖俊厚醫師提到,為患者提供選擇治療方案的時候,通常會評估病患攝護腺肥大程度及藥物或手術治療對於病患的生活影響程度,進而選擇最適合病患的治療方式。近年來,藥物技術持續進步,台灣最新核准的複方型攝護腺治療藥物,能在四週內快速緩解症狀,並具長期縮小攝護腺體積的優勢。其獨特成分有助減少傳統藥物可能帶來的副作用,提升患者生活品質,成為侵入性治療前的新選擇。專家提醒,BPH為慢性疾病,應積極管理,及早診治能有效降低對生活的影響,維持健康與舒適的生活品質。

頭條留言
柯宗鑫
柯宗鑫
新聞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 廣告 -
- 廣告 -

最新文章

命理乾坤 且談「擇日」「建除十二神是什麼」「探病凶...

近日高齡又獨居的二姊不小心在家跌了一跤,居然把髖關節給摔裂了,更可怕的是當時她摔跤躺在地上無法動彈,經過八小時之後因為母女連心女兒聯繫不上她,才叫女婿從台中趕回來請鎖匠破門送醫急救。

「花開五洲福滿世界」劉蓉鶯百國名花彩墨個展系列(9...

奈及利亞是全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以黑人為主體,為西非...

淨水器代工被抽單,營收砍半成噩夢…溢泰砸20億併購...

今周刊/撰文‧曹悅華 從球閥起家,做到淨水器再跨...

家登一度面臨生死存亡,5年後竟獲利、營收雙創新高!...

今周刊/撰文‧譚偉晟 供應半導體關鍵耗材的家登,...

AI 智慧生活一手掌握!Nothing Phone...

台灣大哥大今(4/1)日宣布,獨家引進英國潮流科技品牌Nothing的最新力作Nothing Phone (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