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長發 藍蔚台 圖/李念章
前言
2019年適逢兩岸中國華人一致認同的足球王李惠堂逝世40週年紀念,在現代足球運動發展超過一百五十年歷史中,我國唯一世界知名的足球大人物就是已故球王李惠堂。1976年,德國一家權威的《環球足球》雜誌組織世界球王評選活動,李惠堂與巴西的比利、英國的馬修斯、西班牙的斯蒂法諾、匈牙利的普斯卡斯被評為「世界五大球王」。值此李球王升天40週年紀念,緬懷球王不凡的足球人生,藉此機緣發哥與球王故鄉廣東五華人藍蔚台共同寫下李惠堂足球故事,並由叫惠堂叔公的李念章提供珍貴圖文資料,利用「樂聯網」電子報連載,讓新世紀的足球迷好好認知李惠堂的不平凡人生。
再憶球王三次奧運征戰之路
球王李惠堂生前曾三次出征奧運會,一次是1936年柏林奧運會,他作為中華民國足球隊的隊長赴賽;另兩次是1948年倫敦奧運以及1960年羅馬奧運會,那兩次李球王已高掛球鞋升格為中華隊教練身份率領弟子征戰,藉機再詳述球王一生的三次奧運情緣。
1936年,中華民國代表團在出征柏林奧運會前夕,本來毫無懸念入選足球代表隊的李惠堂,卻面臨著不是業餘球員的口水官司,當時的全國體育協進會不得不召開全體理事會議,專門研究李惠堂能否參加奧運會的問題。
當年李惠堂除了球踢得好,還寫得一手好文章,因此,那個年代,不管是在專業期刊還是全國名報,經常可以看到李惠堂寫的文章。他將自己對體育的心得,或比賽感想寫出來,供同行和讀者分享。當時,李惠堂在全國足球界具有較高的威信。前鋒線上如果沒有他,比賽成績將無法預料。事實上,在中華民國足球隊遠征東南亞時,李惠堂的進球數量也非常可觀,為中華隊能夠取得24場比賽的勝利立下頭功。
李惠堂的選手資格問題,說來也可笑,當時李惠堂給一家報紙當通訊員,就是這樣一份與體育運動有關的職業,讓他承擔了不是業餘選手的指責。最終,全國體育協進會從中華民國足球隊整體實力的角度考慮,決定李惠堂可以參加柏林奧運會。
1936年柏林奧運會上,中華田徑選手紛紛失利,令中國代表團和國內關注體育運動的人士有些灰心。但人們對中華足球隊還是抱有一絲幻想,畢竟當時中國的足球水準較高,在亞洲地區也是屈指可數的。加之,之前足球隊遠征東南亞的驕人戰績,讓許多人有理由認為,中華民國足球隊在與世界各國球隊的比賽中,不會落下風。
當時1936年柏林奧運會足球比賽是採淘汰賽制,即賽前抽籤,足球隊捉對廝殺,勝利的一方進入下一輪,失利的一方則直接被淘汰出局。7月19日,足球比賽舉行抽籤儀式,中華隊將與來自現代足球發源地的英國足球隊進行比賽。
抽籤結果出來後,國內媒體對中國隊的前景並不看好。但也有媒體抱著一絲僥倖心理,認為雖然英國足球隊的水準很高,但如中華隊發揮出色,結果或許不至於像其他競賽那樣難堪。更多的媒體指出,中華隊遭遇英國隊,實力相差懸殊,獲勝的希望渺茫。
1936年8月6日,中英雙方足球隊員列隊入場。比賽前,雙方就開始較勁,看台上出現了一支由中國留學生和海外僑胞組成的五六百人的啦啦隊。英方對這場比賽非常重視。英王在比賽前特意發了一封電報,囑咐英國隊要重視與中華隊的比賽,要保持其足球強國的尊嚴。
比賽正式開始後,英國隊首先開球。英國隊大舉進攻,一時間,中華隊門前風聲鶴唳。有「鐵大門」之稱的中華隊守門員包家平和主力後衛譚江柏以及李天生積極防守,英國隊沒有占到任何便宜。
在頂住英國隊開場後將近10分鐘的強攻後,中華隊覓到反擊的機會。上半場第10分鐘,在英國隊門前一片混戰中,中國球員一個凌空抽射,球應聲入網,觀眾席上,中華啦啦隊一片沸騰,中華球員也紛紛擊掌相賀。但這個進球,被裁判判為越位,進球無效。當年報紙在報導中,把這個進球記在李惠堂身上。而參與那場比賽的孫錦順後來回憶說,其實那個球根本沒有越位,球打在英國隊員身上後,他迅速插上抽射入網的。
在那場比賽中,隨著時間的流逝,坐在看台上的中華啦啦隊越來越多地都把目光聚集在李惠堂身上,都希望李惠堂表現神勇,為中華隊進球。而場上的李惠堂也非常著急,因為在他身邊始終有兩名英國後衛緊密盯防著他。特別是上半場進行到第35分鐘時,英國後衛將球大力開出,球並沒有飛向中華隊的半場,而是直接飛向了李惠堂的腹部。雖然當年柏林奧運會有電視轉播,但目前我們無法考證英國隊的後衛是不是將球故意踢到李惠堂的身上。李惠堂腹部中球後,倒在場地上,足足過了兩分鐘後,他才從地上爬起來。這場突如其來的事故也影響了李惠堂的發揮。最終,中華隊以0比2負於英國隊,失去了進軍下一輪的機會,也為李惠堂的第一次奧運經歷畫上了句號。
李惠堂首次進軍奧運會時年齡31歲,隨後他仍活躍在比賽場上,他還期待四年後再征戰奧運足球,可是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1940年和1944年兩屆奧運會沒有舉行,他第二次踢奧運的大夢為之破滅。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當中華隊準備派團參加1948年倫敦奧運會時,李惠堂已經43歲,他剛從賽場高掛球鞋退役了。但由於他當時的影響力和較高的技戰術素養,李惠堂成為參加1948年倫敦奧運會中華隊的執掌教練。
當時,中華隊到達倫敦後,為調整隊員的狀態,先與美國隊進行了一場友誼賽,結果中國隊以3比2獲勝。這場友誼賽增添了中華隊的比賽信心,也使李惠堂看到了未來比賽的勝利曙光。
1948年倫敦奧運會足球的比賽規則與1936年一樣,預先抽籤捉對廝殺,比賽失利的球隊直接被淘汰。比賽前,中華隊經過抽籤,遭遇歐洲球隊土耳其隊。賽前曾有專業人士分析,倫敦奧運會的足球金牌將在瑞典、荷蘭和土耳其三隊中產生,土耳其的奪標呼聲很高,因此,抽籤結束後,人們認為,中國隊的分組非常不利,爆冷的希望渺茫。
正因為雙方實力差距過大,再加上中華隊仍和1936年柏林奧運會前那樣,在來倫敦前擔負了到東南亞進行友誼比賽、賺取中華代表團參加奧運會比賽經費的任務,體力消耗過大,致使中華隊在中土大戰中以0比4負於土耳其隊,被淘汰出局。1948年8月12日,中華隊帶著遺憾和失落離開倫敦,也擊碎了李惠堂的第二次奧運夢。
隨後直到1960年羅馬奧運會中華男足隊才又參戰,仍是由李惠堂當教練,當時帶中華隊在奧運會外賽拿下歷史第一勝,並在主、客兩場交戰均以3比1擊敗泰國隊。由姚卓然、黃志強、羅北等香港華人踢天下,在該屆在會外賽主場還曾以1比0擊敗南韓,並以3勝1負首度從會外賽出線,取得會內賽資格,分組中先後敗給義大利1比4,以及巴西0比5,不過那回對上英國隊僅以2比3飲恨,也宣告結束了李惠堂一生參與奧運足球的記錄。
後來李惠堂還曾在1964年東京奧運再度掌兵,會外賽與南韓主、客場交鋒各勝一場,主場再以1比0獲勝後,得加賽一場在第三國決戰,但時間與地點談不攏,我國決定不參賽,李惠堂也無緣再領軍出席奧運會聖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