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土地公廟 (二之一)

作者:小貨貨

福德廟

大部份在台灣長大的小孩,小時候或多或少都會與當地的福德廟,也就是土地公廟,打過交道,就連我這個從小在台北天龍國打混的小毛頭,也曾跪在土地公前祈禱,那時我還小,不知天高地厚,常常憑著小聰明欺負巷弄中的小孩,有時自知晚上回家後,鐵定要面對老爸的一陣毒打,便會在回家的路上,特別彎到附近的一座土地公廟前,叩首祈福。

為了要表現出虔誠的悔改,在到土地公廟到途中,我會先到旁邊的稻田中,抓上一袋蝌蚪,做為祭品,祈求土地公保佑我待會回家時,最好是碰到老爸在打麻將、不然就是他在上廁所、或是正在和老媽吵架,如此可先熬過今晚 !

福德神公是最喜歡小孩的,特別是廟宇附近的小孩,記得在當時我那一大堆亂七八糟的祈求中,竟然大多數會得到庇佑,真不知是神明憐憫開恩,還是我根本就搞不清楚祈求的什麼,而只是求個心安,不管結局為何,有求就有安啦 !

國中時,建國南路從信義路往南的道路開始擴充,原本以為只是搬遷路旁的軍事基地,也順便將一些老舊的房舍拆毀重建,誰知一開工就是好幾年;在那段動工的期間,許多我幼時常出入的地方,也不知在何時就突然在地平線上消失,而其中最令我懷念的便是這座福德廟和旁邊的那一小片稻田了。

劉家老大

小學四年級暑假時,福德廟附近搬來了一戶人家,當時街坊間的關係非常巧妙,不論是你想要別人知道的、或是不想要別人知道的,總會在某一個時刻,要不就變成是家喻戶曉的佳話、要不就成為鄰里茶餘飯後的八卦,幾乎沒有其他選項的可能。

新搬來的這戶人家姓劉,家中除了夫妻之外,還有四個小孩,老大和我同年,剩下三個小孩的年紀都很小。印象中,劉伯伯年紀很大,禿頭駝背,還留著落腮鬍,我從來不知道他在那裡工作,因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似乎總能在他家附近看到他在蹓躂,無所事事。

劉家的宅第,位于一片磚瓦房和違章建築的中間,剛搬入時,連派出所的警員都不知道這房子是合法還是非法。不過幾年後,這些都不是問題了,因爲那片房子突然在一夜之間被剷平,取而代之的是好幾棟高樓大廈,許多幼時在這裡的歡樂,隨著時間成為了回首的往事。

我上的小學是一所私立小學,並不是因為我家有什麼背景,而是因為創校的校長是我母親的高中同學,二人一起從東北逃難到台灣,交情不比一般。這所小學在成立時,不知是何原因,便設定從一年級開始便是全天制,當時我年紀雖小,但在左鄰右舍的一群小屁孩中,是個狗頭軍師,常常替大我好幾歲的弟兄,出頭解圍,是個刺頭。

母親怕我長大後會學壞,便在第一時間內,把我送進這所私立小學就讀,出發點非常的簡單,至少在白天的大部份時間中,她不必擔心我會在外面惹事生非。現在回想起來,老媽此舉的確是有些未雨綢繆的智慧。

五年級開學沒多久後,我發現學校的校車居然停在我家巷口前,但我早已不搭校車了,那麼又會是誰呢 ? 答案已呼之欲出了,當然就是劉伯伯的大兒子咯 !

之後,好幾次我看他下了校車,並不直接走進巷內,而是沿著福德廟旁的田埂,繞道回家,如此不尋常的舉動,讓我對他產生了興趣。其實我小時候有個願望,就是長大後要當偵探,做台灣的福爾摩斯,因此當時只要和偵探沾上邊的小說,我都愛不釋手,反覆研讀。故而茶餘飯後,花點心思去關心這位劉同學,自是輕而易舉、信手拈來之事。

我和這位劉家的大兒子不同班,他成績不算好;當時學生如果成績不好,常會被老師體罰,但他那班的導師非常棒,基本上不打學生,是老師當中,少數中的少數。雖然如此,由於是插班生,成績好壞直接影響他與同學間的交往,同儕間的壓力和父母的期望,沒多久就深深壓劉家老大的身上,對他而言,到學校上課,是件非常痛苦的事。而我之所以如此說,是因為後來我是他少數的幾個朋友之一。

颱風前夕

台灣秋天的秋老虎,絕不是空穴來風。民國58年的秋天比往常更加的炎熱,颱風也是一個接著一個,九月下旬,當年的3號颱風艾爾西剛越過台灣後不久,另一個台灣芙勞西,從呂宋島東方海面向西北西移動,到了九月底,中心開始北移,但在抵達台灣東海岸外時,出其不意的轉向,轉向後徐緩北上,前進方向基本與東海岸平行,而大陸團冷空氣強勢南下,迫使暖空氣不斷抬高,導致台灣北部及東北部地區連續豪雨,釀成當時台北市空前未有的大水災,損失慘重。

但對我們這群小孩子而言,颱風天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除了不要上學外,還可以幫父母或是鄰家的叔叔阿姨們防颱。當時的磚瓦房不多,排水溝更是形同虛設,至於屋頂漏水、停水停電是家常便飯。一般而言,颱風來時,不但要防雨還要防風,許多住家都會張羅好幾塊木板,在颱風登陸前,釘在門窗上,以防萬一。

每次碰到這個狀況,我就成了附近鄰居最得力的幫手,那時我雖然是個小胖子,但凡從登梯上房到挖溝下地,有時還非得需要個身手不凡、孔武有力的小孩,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任務,而我自然也是義不容辭,當仁不讓了。

印象中,那天的風的確是大,大到連下盤穩重的我,走起路來都會有些不穩。傍晚時,大部分的防颱工作都已經就緒,老爸指派我去完成當天的最後一個工作:到巷口王老闆的雜貨店,替他買包菸。

剛出門時,雨勢有些大,我套上了雨衣,穿上了雨鞋,全副武裝地出門。到了巷口,才發現王老闆的雜貨店已經提前打烊,此時現在附近買菸,只能回轉,前往位於福德廟附近稻田旁,陳老闆開的那間小雜貨舖購買,別無其他選擇。

當我回轉,快走到一半時,雨突然傾盆而下。那時我剛戴眼鏡,風雨交加,隔著一層沾滿雨水的眼鏡,完全看不清前面的路,頓時手忙腳亂,到處亂竄,等我緩過神來時,發現我竟然站在陳老闆小雜貨鋪前,心想今天的運氣應該不錯,颱風天,就是好。

當陳老闆在拿菸時,我隱約看到稻田中有個人影在晃動,直覺告訴我,那位搞不清楚狀況的小孩,肯定就是巷內17號顧奶奶的孫子,這傢伙自小被家裡管得密不透風,好幾次他想和我們這群孩子一同到田裡抓田蛙,都被顧奶奶家中的勤務兵逮了回去;不久,顧奶奶就會到我家吿我一個大狀,接下來的幾天,我的日子可可就苦了。如果當時有人問我最討厭誰,不必考慮,老爸絕對排第一,排第二的不二人選,顧奶奶是矣。

然而,一碼歸一碼,如此危險的時刻,我不能目睹這個二百五的小子,在颱風天捅個這麼大的簍子,雖然我不喜歡顧奶奶,但她終究是長輩,除了打我的小報告外,倒也不算壞。我趕緊轉身對陳老闆說:“我得先到田裡去看看那傻小子在幹嘛,等下再來拿菸。”

陳老闆搖了搖頭,回說:“張家出了你這個要命的角色,真不知是好還是壞。”此時天色已暗,陳老闆順手拿了把手電筒給我,叮嚀我到田裡要小心。

假使你曾在大雨時,在田埂上走動,便會知道我那時將會遇到的情況。接過手電筒後,我頂著強風大雨,快速進入田內;沒多久,便開始覺得我腳上的那雙雨鞋,真的是笨重,重到無法想像,這原本不到二分鐘的腳程,我足足走了將近十分鐘,離田中那個傻小子,仍然還有些距離。

我佇立在田中,一時有些茫然,此時雨水已漫過了田埂,而田梗兩旁的土堆業已成了一片爛泥巴。心中琢磨,倘若我繼續在田中往前走,運氣好的話,下一步或許還能將腳從田裡拔出,若不幸陷入泥中,恐怕得花上好些功夫才能脫身。事實上,這個感覺,當我在田裡走不到五步,便已有所體會,現在只是更加確認而已。

田蛙至尊

小時候我老是被老爸處罰的好處之一,就是長期下來,碰到問題時,心中總會有一份莫名的淡定,不慌張也不害怕,不就是皮肉受點委屈而已,何苦大驚小怪呢!

這份下意識的臨危不亂,當時起到了作用,我從容的站到一處相對堅硬的田梗上,對著田中的那傻小子,大聲喊道:“天已經暗了,你趕快過來,等到雨水把整片田都淹沒了,你就沒地方可走啦!”

不記得我喊了多少次,那傻小子終於抬起了頭,結結巴巴地回答說:“田…………子了!”

這是哪門子的哪門子,大難都要臨頭了,這傻小子還在乎什麼田蛙,難不成他的腦袋瓜是豆腐做的?

然而,不管我多麼大聲的吶喊,對方不但沒有反應,還一再揮手,示意我去幫忙。這真得是太離譜了,但我又不能眼睜睜地看著這傻小子被困在水中,若真出了狀況,而他正是顧奶奶的孫子,我此時見死不救,縱使日後顧奶奶不怪罪,我也過不了心中的坎。當時我真的不知該如何是好,簡直都快要瘋了。

從小我在家中,被灌輸的就是一大堆聽不懂的文言文和一連串永遠搞不清楚的大哉問,雖然長大後,我才慢慢體會到這些從小自父母那裡承襲而來的倫理道德,是讓我能誠實做人、頂天立地的本錢。但當時我心中常常只有一個想法,就是必須遠離家中的這個老頭,好漢是絕不吃眼前虧的。而所謂的想法,其實就是要在最短的時間內,降低老爸處罰我的程度,這個來自無數次被老爸懲罰後積累的潛能,在那一刻發揮到了極致。

台灣北部稻田的二期作,一般在9至10月底期間為抽穗期。這片稻田不大,水稻出穗的狀況一般都不錯,稻田與福德廟交界的附近,有條通往北市高工(現大安高工)後門的小路,路旁有幾柱電線桿和幾盞路燈,長期的夜間光照,致使福德廟附近水稻抽穗的時間延後。

當時的風和雨,既大又強,要不是我雙腳陷在泥巴中,靠著雨鞋勉強還可以走動的話,恐怕早已攤在稻田的中央了。通常的颱風天是不打雷的,可就在我快要走到那傻小子的身旁時,只見眼前一陣閃光,前扑後繼,一個接著一個,但我心中有些納悶,因為只見電光閃閃,卻遲遲聽不到雷聲。

就在我脫下眼鏡,試圖想搞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時,雷神突然降臨,霹靂啪啦一陣,震耳欲聾,霎那間,四周一片漆黑,原本從那幾盞路燈發出的微光,此時也不克存在,頓時,我腦袋一片空白……

(未完待續)

頭條留言
滄海萬花筒專欄
滄海萬花筒專欄
【夢想、期盼、成功、失敗、沮喪、喜樂、懊惱、反思、怨嘆、感恩】,人生似乎總在這些字眼中打轉。轉瞬間,“回憶”二字竟悄然成了生命的中心,暮然回首,喜怒哀樂、悲歡離合,點滴在心頭。 筆者啟蒙於眷村文化、熬過了白色恐怖,憑著明天會更好的信念,遠渡重洋,歷經【矽谷創業、納斯達克上市、風險創投】,看似光鮮亮麗卻乏善可陳,相較其成長的過程及歷練,無與倫比。滄海一粟,猶如萬花筒,盼借此專欄與有緣人分享,共勉之。
- 廣告 -
- 廣告 -

最新文章

認真

翁老師教你們的沒有大學問,唯認真而已。就讓我們一起認真吧!

不生病的藏傳紓壓術》21次呼吸能改變你的人生?醫師...

墨新聞|記者韋石/綜合報導現代人長期處於高壓狀態,...

赴中原大學演講 葉丙成:六成以上新職業尚未出現

墨新聞|記者韋石/綜合報導綜合報導/在全球快速變遷...

正確看待世壯運 活到老運動到老的國際嘉年華會

正確看待世壯運 活到老運動到老的國際嘉年華會 (...

桃園之光 平鎮國中巫少妍三連⾦封后 勇奪世界青少年...

墨新聞|綜合中心【記者曾郡貞/桃園報導】20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