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美學素養教育 樹科大產設系赴Pinway探索當代工藝之道

南部最大聲/高雄報導

樹德科技大學生活產品設計系(產設系)為了將生活美學融合在課程中,於大二的工業設計專業必修課,在指導老師傅首僖策劃之下,透過高等教育深耕計畫經費的挹注,帶領學生前往高雄市政府青年局轄下青創空間Pinway駁二八號倉庫」進行企業參訪,包含大雄的木作世界、那個皮工作室、硬印(HardPrint),透過業師的經驗傳承,讓大二學生於產品開發、材質應用、工藝技法及市場銷售等面向,獲得多層次的學習成效,同時安排雙方簽署合作備忘錄,開啟未來更多的合作契機。

傅首僖老師說,美學素養可以從生活著手,同時美感教育也是設計科系學生必修的課程養分,讓學生建構具備感知、創作及鑑賞的能力,進而體會設計及創作之美。在高科技的世代中,有一群手作職人積極投入於工藝創作,運用創新手法詮釋工藝創作價值,開發出具市場潛力與高質感商品。透過工業設計課程規劃,搭配本學期教學核心目標與企業參訪,讓學生與產業第一線接觸,透過業師的互動交流,提升學生的設計視野與促進學習反思,對於美學養成及技術培育具有莫大的助益。

Pinway是高雄市政府青年局轄下青創基地,以「品味」為概念,「共學」為主題,是南部第一座SDGs示範性場域。匯集跨領域元素,透過多元知識學習及體驗實作課程,是自造者與創業者的創作基地,響應SDGs永續發展目標,共創美好品味生活。當天由亭儀營運經理率領團隊介紹Pinway特色,其具備良好的地理位置優勢,一樓及二樓的寬敞學習場域,適合舉辦各類講座及研習活動,已吸引多家優秀的新創團隊進駐,也是本次企業參訪的亮點之一。

硬印(HardPrint)以3D列印技術為主的專業廠商。由江憶鴻設計師現場展示多樣3D列印成果,像是沒有充氣卻有彈性的球體,一體成型可快速穿脫的3D鞋款、堅固又輕量的座椅等,並介紹多種3D列印設備特色與應用原理,引導學生如何在產品設計過程適當運用3D列印技術與材料特性,實際接觸到成品的廣泛與變化性,令學生們感到相當驚艷。

「大雄的木作世界」以寄木細工拼貼為主要特色的木作品牌。由父子檔老師盧秀雄及盧柏宇分享如何運用寄木特色與木質調溫潤感,完成令人愛不釋手的原木商品。盧秀雄老師提到,在面對市場的競爭激烈中,其關鍵核心是保有自身的品牌特色與產品差異化,走出自己的路,才能讓消費者看見產品價值。而原是跆拳道教練的盧柏宇老師,在加入父親的開發行列之後,攜手打造出多款經典的熱銷商品,現場兩人亦師亦友的幽默互動,讓現場學生歡笑聲不斷。

「那個皮工作室」以3D列印技術結合皮革工藝的文創品牌,也是2024年中華隊奪得世界冠軍總統府接見中華隊的皮件客製紀念品指定品牌。由王裕霖老師與周姿妤老師兩位創辦人分享創業經驗及皮革體驗活動。兩人在學生時期,曾靠皮革創作成功累積擺攤銷售經驗,也為往後的創業之路奠定基礎。在因緣際會下接觸到3D列印技術,將其與皮革工藝結合,進而開創出商品的關鍵特色。王老師大方分享許多創業實戰經驗,從產品開發、降低成本、擺攤技巧、銷售策略等,並列舉多項成功合作案例。活動最後安排皮革吊飾客製體驗,讓學生直呼收穫滿滿!

產設系系主任陳文亮指出,因應產設系三大教學模組工業設計、工藝設計及數位設計,學生經常需要執行各式各樣的創意發想及實務創作,透過企業參訪規劃,讓學生接觸產業新知,理解善用新科技與工藝技術的重要性,才能有效創造產品獨特與價值。

指導老師傅首僖提到,特別感謝高雄市政府青年局、Pinway團隊及所有品牌業者的用心安排,為本次參訪帶來美好的知識旅程。學生滿足表示本次的參訪真的收穫很多,並相當期待課程可以多安排類似參訪行程,感謝老師及業者的用心安排,讓大家有機會走出教室學習寶貴的產業經驗。

頭條留言
南部最大聲
南部最大聲https://ssno1.net/
南部最大聲由傳播、科技、多媒體人士組成;整合新媒體與AI,目標成為南部傳遞善能量、新科技、新趨勢網路音量最有影響力的傳媒。
- 廣告 -
- 廣告 -

最新文章

油價連二週調降 台灣中油公告明(12)日起國內汽、...

墨新聞|綜合中心【記者曾安平/台北報導】台灣中油公...

永康街街頭漫步成風景 假日管制區人本交通獲讚

墨新聞|記者呂泓陞/台北報導為結合母親節節慶活動與...

艋舺復古派對登場!漢服、街拍、市集一次滿足

墨新聞|楊秉鈞為活絡在地商圈發展並推廣艋舺產業特色...

林口網球場之美 波光瀲灧、滌淨洗清

一個上午的豪大雨,球場變成水鄉澤國,紅土場的周末會...

「阿祖去哪兒補習?」書院文化回顧與再生  臺師大張...

在生成式AI快速發展的時代,如何讓科技擁有人性、靈魂與文明深度?由「中華孔孟學會」主辦 ,TKB台灣知識庫企業社會責任支持贊助的「人文講堂」系列講座,首場於10日舉辦,邀請臺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主任張崑將教授以〈阿祖去哪兒補習?——臺灣書院的今昔〉為題,深入剖析臺灣書院從清代到當代的發展脈絡與時代轉化,探討書院精神在今日的延續與重生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