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成功電台
南部最大聲/記者 曾志豪 高雄報導
在本週播出的《南方視角》中,節目主持人專訪了一對母女「社區衣櫥」創辦人吳素莉與她的女兒、18歲的張裴倢。這對母女不僅分別獲得高雄市社會教育貢獻獎,更因為持續深耕公益與社會創新行動,雙雙獲總統府接見。他們的故事,正是一段用創意與愛陪伴弱勢、翻轉人生的真實歷程。
二手衣的再生魔法:媽媽的「社區衣櫥」
二十年前曾是服裝設計師的吳素莉,為了家庭轉身投入公益。她於2019年創辦「社區衣櫥」,邀請中高齡裁縫師改造二手衣、剩衣,並設計永續環境課程,推動環保同時陪伴偏鄉與弱勢群體重新認識自我。在她的引領下,不僅讓上千件舊衣重獲新生,也陪伴過2,500人次的參與者重新站上人生舞台。
她曾為視障學生陳靜儀設計觸感婚紗,也曾邀集高雄市長韓國瑜千金韓冰、名模張筑貽帶領偏鄉童參與走秀,成功吸引媒體關注。其創新與影響力不只獲得數位部創新獎肯定,更因此受總統蔡英文親自接見。
十五歲的教育貢獻獎得主
張裴倢,在15歲的時候,成為高雄市最年輕的社會教育貢獻獎得主。她以漫畫為媒介,走入高齡社區與偏鄉小學,為長輩畫故事、為學童創作繪本,串連起跨世代的感動。
她曾在四個社區舉辦主題展覽,像是《我也有少女心》、《阿爸ㄟ願望》等,以童趣筆觸描繪長輩生命故事,喚醒社區活力。她更與高雄市政風處合作,出版誠信教育繪本《我是雄赳赳》,並帶領杉林區學童以葫蘆產業為主題創作,啟發孩子認同在地、尊重自我。
公益是親子的共同語言
在節目中,吳素莉談到,「公益就像家裡的共同語言,我們全家人從生活中實踐它、也從中一起成長」。從2018年丈夫張天雄獲得社教獎開始,至今他們一家四口均獲此殊榮,成為難得一見的「公益家庭」。
張裴倢也提到,她是從姐姐張筑貽的行動中受到啟發,從小耳濡目染,逐漸明白公益並非遙不可及的事,而是可以從自己擅長的興趣出發,為別人帶來溫暖與力量。
給廣播前的父母一句話
節目最後,主持人詢問,若父母也想用公益陪伴孩子成長,應該從哪裡開始?吳素莉建議:「從孩子的興趣開始,用陪伴的方式一起做一件有意義的小事,不一定要很大,但要真誠,這就是最好的起點。」
張裴倢則鼓勵同齡朋友:「只要願意嘗試,就會發現自己可以做的比想像中更多。」
這場《南方視角》的溫暖訪談,不只是見證了一對母女的公益之路,更展示了親子共學、跨世代共創的可能。透過創意與行動,他們讓「陪伴」這件事,有了最美麗的模樣。
節目詳情
《成功電台》
播出時間:5月11日中午12點10分-12點40分
收聽頻道 成功電台AM936
直接線上收聽
《南部最大聲》
fb粉絲專頁
5月11日網路新聞報導
You Tube
若錯過節目播出時間,5/12 17:00以後在成功電台官網-「隨選隨聽」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