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父紀念館走讀台東南迴 體驗南島文化之美

為喚起大眾對歷史文化與族群多樣性的關注,國父紀念館今年推出「走讀國父史蹟與多元族群建築文化活動」系列,從4月起至7月中旬,規劃10條具代表性的走讀路線,走訪全台歷史場域與文化空間,邀請民眾實地走訪,體會台灣社會多元文化的深厚底蘊。其中東部路線「走讀義築與南島文化——台東南迴」於5月10日登場,帶領學員沿南迴公路踏查,探索建築與文化交織共生的風貌。

新香蘭部落曾文宗老師介紹圍牆圖騰寓意。(圖片來源:國父紀念館)

國父紀念館王蘭生館長表示,孫中山先生提出的民族、民權、民生三民主義,核心在於尊重多元、促進共融。原住民族文化與當代表現的建築語彙之交會,正是台灣文化多樣性的具體展現,也呼應國父追求「天下為公」的核心精神。透過此次南迴走讀,期盼學員能藉由實地踏查,深入理解台灣南島文化的歷史脈絡與空間美學,進而體會族群共生與文化永續的價值。

台灣義築協會高宏奕老師介紹國產木構材研製秘辛。(圖片來源:國父紀念館)

此活動由台灣義築協會團隊帶領,行程包括參訪台東義築工作站與香蘭之森,欣賞以國產柳杉構築、結合自然環境的木構建築,實踐永續與共生的建築理念。沿南迴公路行進,學員探訪新香蘭部落與舊香蘭遺址,認識南島語族當代生活樣貌與史前文化延續,感受族群文化在地脈絡中的延伸與共存。特別安排部落族人親自導覽,走訪排灣族拉勞蘭部落與阿美族沙撒拉克部落,透過壁畫、器物與生命故事的分享,讓學員直觀體驗原住民族文化的深度與魅力。不僅是一場文化探索,更是一場身體力行的實踐行動,體現孫中山先生主張的族群共融、文化尊重與自然和諧精神。

學員於義築協會工作站認真請教各種木材之間的差異。(圖片來源:國父紀念館)

透過此次走讀,讓學員有機會貼近原住民族生活場域與當代義築實踐,重新思考建築如何作為文化記憶的載體,並理解多元族群如何在台灣共築歷史、對話未來。

學員精心製作小米粽過程。(圖片來源:國父紀念館)

後續報名資訊,逕至 國立國父紀念館官方網站(www.yatsen.gov.tw)或活動報名專頁。國父紀念館誠摯邀請對歷史文化、建築美學與族群議題有興趣的民眾踴躍參與,共同走進台灣南島文化的歷史現場,感受多元社會的豐厚力量。

頭條留言
連 一玫
連 一玫
資深媒體人、廣告公司執行副總、兩岸藝術文化交流活動執行、廣播電台製作人、公益與宗教活動推手,引領善能量往前行走;經云: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拙言:自在人生,如來亦如去。
- 廣告 -
- 廣告 -

最新文章

板橋慈惠宮歡迎昆山慧聚天后宮會長孫德聰暨隨行貴賓蒞...

墨新聞|記者韋石/綜合報導 兩岸姊妹廟宗教...

晶鑽生醫攜手淨妍醫美集團,妮芙蕾填充劑開啟醫美填充...

商傳媒|記者張瑞珊/綜合報導晶鑽生醫(Diamon...

影/母親節動物園大冒險!亨泰光學攜手大學眼科,親子...

商傳媒|記者鄭甫凱/台北報導疫情後數位生活加速普及...

Campari 攜手 Mads Mikkelsen...

...

中市府、犯保協會與慈濟攜手 提供重傷被害人醫療照護...

墨新聞|記者馬源培/台中報導由犯罪被害人保護協會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