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傳媒|記者馬兆麟/桃園報導
近期,桃園市因裝潢修繕廢棄物管理政策調整,引發部分民眾與清運業者的困擾。多位業者反映,由於市府針對裝潢垃圾的管理政策改變,導致原有的簡易分類場停業,缺乏替代方案,使得民眾在裝潢後面臨垃圾清運難題。
政策調整影響廢棄物處理
有民眾表示,進行小規模裝潢後,工班並不負責清運垃圾,需自行處理。然而,在聯繫多家清運公司後,不是因政策影響無法處理,就是報價過高。部分業者報價一車2萬6千元,有些業者則因需跨縣市運輸,成本更高。民眾擔憂,如選擇價格較低的非正規清運途徑,可能面臨非法棄置風險。
清運業者則指出,政策調整後,原先用以處理裝潢垃圾的分類場陸續停業,許多業者無法繼續營運。部分業者選擇將垃圾運往台北處理,但運輸成本過高,甚至有業者坦言,若無法負擔高額運費,可能衍生非法丟棄的風險,進一步影響環境衛生。

呼籲政策調整與配套措施
對此,環保局表示,依現行規定,家庭裝潢廢棄物應經合法清運業者處理,若無法及時處理,可依照分類將小型垃圾分袋投放至垃圾車。然而,民眾普遍反映,此方式在實際操作上有難度,尤其是大型廢棄物拆解困難,無法短時間內完成清理。
相比之下,新北市早在數年前推動裝潢廢棄物分類場合法化及輔導措施,成功減少非法棄置情形。桃園市業者建議,可參考其他縣市經驗,逐步規劃中繼場地或合法化措施,減少因政策調整所造成的營運困難。
目前,市府表示將持續蒐集意見,並評估相關政策配套,期望在維護市容環境的同時,兼顧民眾與清運業者的實際需求。
頭條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