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大事實查核展覽「科學查核|氣候變化是真是假?」破解氣候迷思 培育科學資訊素養
香港 – Media OutReach Newswire – 2025年5月16日 – 全球氣候變化早已是科學界的廣泛共識,仍有不少普羅大眾對之存疑,甚至認為這是一場「騙局」。香港浸會大學(浸大)轄下浸大事實查核一項調查顯示,超過四分三受訪者認為氣候暖化的假新聞問題嚴重,近兩成半受訪者對氣候變化存在錯誤認知,例如認為「寒潮增加顯示氣候變化不是真實」、「氣候變化是一個自然過程,與人類無關」、「我們已經錯過了解救氣候災難的最佳時機,所以我們可以繼續燃燒化石燃料」等。

負責調查的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傳播系助理教授兼浸大事實查核主任曾姿穎教授,於2024年底以網上問卷訪問 1,600 名本地受訪者。結果發現,當提及「全球變暖」一詞時,受訪者普遍聯想到溫室效應、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概念。這些是「氣候變化」議題中經常出現的詞彙,但在香港日常環境並不常見。此反映公眾對「氣候變化」的認知並非源於親身生活體驗,而是來自從各種不同渠道所接收到的資訊。
曾姿穎教授表示:「公眾對氣候議題的認知與立場,顯著受其接觸的資訊渠道所影響。因此,科學傳播領域亟需加強分析錯誤資訊的傳播機制,並深入研究其對公眾認知的潛在影響。現今網絡平台已成為公眾獲取科學知識的主要途徑,提升科學資訊素養與批判性思維能力,已經成為促進理性社會討論的關鍵環節。這正是我們舉辦『科學查核|氣候變化是真是假?』展覽的核心目的。」
浸大事實查核「科學查核|氣候變化是真是假?」展覽 培育科學資訊素養
為提高公眾辨識氣候變化資訊真偽的能力,浸大事實查核即日起至 5 月 22 日舉辦「科學查核|氣候變化是真是假?」展覽,透過解構公眾對氣候變化的常見謬誤,深入探討氣候變化錯誤資訊的典型敘述陷阱,並教授事實查核的思維和技巧,透過多元化方式讓公眾掌握破解科學錯誤資訊的方法。
展覽內容聚焦於釐清「天氣」與「氣候」概念,以及如何解讀「百年一遇的暴雨」等現象,涵蓋公共衛生、環境科學等多個領域;同時展示浸大事實查核針對氣候議題的查核案例,包括運用衛星數據驗證極地冰蓋變化趨勢,拆解「氣候騙局論」的數據誤導手法。
浸大傳理學院院長鍾布教授表示:「現今社會資訊豐富,但往往真假難辨,不同類型的資訊素養教育是抵禦謠言的關鍵防線。浸大傳理學院獨立營運的浸大事實查核,過去五年一直堅守捍衛傳播資訊真確性的前線,致力追求真相,為大眾提供免費事實查核服務,近期更結合尖端人工智能技術提升效率,不僅打擊虛假資訊,更致力推動一個更具資訊素養和參與度的社會。」
浸大事實查核「科學查核|氣候變化是真是假?」展覽詳情
地點:香港浸會大學李兆基傳理視藝樓地下顧明均展覽廳(九龍塘禧福道5號)
日期:2025 年 5 月 9 日至 22 日
時間:上午 9 時至下午 6 時(免費入場,須預先登記參觀)
詳情及登記:請瀏覽網頁

Hashtag: #HKBU #HKBUFactCheck #浸大
發佈者對本公告的內容承擔全部責任
關於浸大事實查核
浸大事實查核由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獨立營運,成立至今已近五年,發布超過500篇查核報告。團隊致力透過嚴謹研究及科學方法,提升公眾的資訊素養,並推動社會議題的理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