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站容積轉移成功 高雄港站房市迎轉型紅利

高港站容積調配構想示意圖  圖/王聖權

南部最大聲/記者  王聖權 高雄報導  

當文化遇上開發,當土地保留也能創造價值,高雄港站這塊舊鐵道土地正悄悄演出一場三贏的城市轉型劇本。

原本屬於可開發商業區的5.7公頃台鐵高雄港站土地,如今保留為「哈瑪星鐵道文化園區」,不僅躲過水泥化命運,更成為城市文化與歷史的新地標。市都委會在2025年5月28日正式通過該案的容積調配計畫,不僅讓文化資產得以保存,也兼顧了台鐵公司化後資產活化與地方政府的TOD(大眾運輸導向型發展)戰略。

根據高雄市都發局局長吳文彥說明,這次的規劃整合了三個目標:一是維護在地鐵道文化,二是創造市民可親近的開放空間,三是保住原本可開發的容積價值。透過「容積調配」機制,把原來高雄港站的開發容積轉移到高雄車站周邊的國有土地,未來將搭配市府推動中的「高雄車站大都更計畫」,發揮更大的開發效益。

簡言之,不動產開發不必非得拆掉舊東西。這個案例展示了在都市更新與文化保存之間,其實可以找到創新而務實的平衡點。

這對高雄車站周邊的房市也可能是個潛在利多。高雄站區原本就因捷運、公車轉運、鐵路地下化而吸引建商關注,如今再加上整體都市計畫的配套與公共資源挹注,未來周邊容積接受基地若進入開發階段,無論是商辦或住宅產品,皆有潛力成為房市焦點。

另一方面,原港站5.7公頃開放空間則將由高雄市文化局規劃為完整的鐵道文化景觀,結合已成型的哈瑪星鐵道園區,預期將進一步提升觀光吸引力與生活品質。也就是說,這不僅是留給市民散步休憩的綠地,更是一種城市品牌資產的長期投資。

值得注意的是,此案背後還牽涉到中央政策轉向與國營台鐵公司化後的償債壓力。如何在不損害資產價值的前提下,靈活處理鐵道土地,是這次調配案的關鍵所在。交通部鐵道局與國營台鐵公司此次與市府協調出的解法,或將成為全台其他城市進行「文化保留 × 資產活化 × 都市更新」整合時的重要參考範本。

頭條留言
南部最大聲
南部最大聲https://ssno1.net/
南部最大聲由傳播、科技、多媒體人士組成;整合新媒體與AI,目標成為南部傳遞善能量、新科技、新趨勢網路音量最有影響力的傳媒。
- 廣告 -
- 廣告 -

最新文章

《論語》遇上AI!中華孔孟學會暑期營引領語文教育走...

在人工智慧浪潮席捲全球教育現場的今日,語文課堂不再只是字句解釋與作文練習。由中華孔孟學會主辦、TKB台灣知識庫CSR贊助下,整合新北市教育局、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情緒教育與發展中心(SEED)、中華未來學校教育學會等資源共同辦理的「2025暑期知性生活教育巡禮探索營」,於7月8日至9日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舉行。來自新竹以北超過40位中小學與大專院校教師齊聚,透過兩天沉浸式課程,實踐從經典文化到AI時代的語文教學創新革命。

美股產業巨頭一次網羅 00858將除息

墨新聞|新聞策劃編輯部記者李婉如/綜合報導 美國總...

護理職場創新有成 嘉基獲衛福部獎勵雲嘉區居冠

墨新聞|記者宋其佳/嘉義報導在醫療現場,護理師是最...

國軍桃園總醫院後門通行難與停車繳費慢 民眾盼醫院優...

墨新聞|綜合中心【綜合中心/桃園報導】位於桃園市龍...

蔡佩軒赴加擔任「救火伴娘」白色教堂婚禮倒數積極健身...

墨新聞|記者梁偉華/台北報導蔡佩軒(Ariel)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