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天豪
–
你這麼努力,為什麼還沒有發大財?
別急,讓子彈飛一會兒。
–
其實,這是我們這個世界的規律,你可以稱之為『滯後效應』。
不只是人類,整個自然界都服從這個規律。
每年,太陽照射時間最短,照射強度最低的時間,是在冬至。
那麼,一年當中氣溫最低的時間,是冬至嗎?
並不是,北半球的冬至總在12月22~23日。
而北半球氣溫最低的時間點,總是一月份。
原因是,即使過了冬至,每天接受的太陽熱量和散掉的熱量相比,依然是入不
敷出。
因此,溫度還會下降,直到吸收和耗散達到平衡。
此時,才是第溫的最低點。
這並不是孤立現象,一年中陽光照射時間最長,強度最高的時間是在夏至。
當然,溫度最高的時間,也要滯後一個多月,在七月份達到最高。
這是一種自然規律,一種必然的趨勢:
『要改變原先的狀態,通常不能立竿見影』
你必須有點耐心。
有些人做事總不成功,不是因為最初的想法不對,而是忽視了滯後效應。
在還沒有看到效果時,就匆忙改變了策略。
然後一再反覆,最終沉淪,陷入懷疑自我價值的低谷,不可自拔。
在職場上,所謂的有經驗,不只是懂得做好一件事情的所有步驟而已。
一個有經驗的老手,會知道在暫時看不到前途時…
該堅持,還是大膽撤退。
我身邊常有這種情況:
一個有經驗的前輩說,我們現在該往某個方向努力。
但是這樣做了一季之後,卻沒看到效果。
於是,就有很多人開始懷疑,這樣行嗎?
我們是否走錯了路?
如果,整個公司被這樣的懷疑看法占到上風。
往往就放棄了原來設定的方向,最後可能失敗在離勝利只差一步之遙的地方。
當然,我們並不知道要往前走多遠才能看到曙光….
如果只是埋頭努力,萬一這是一條死路怎麼辦?
對此,我的建議是:
『凡事慢三拍』
決定方向時,最好慢一點,謹慎一點。
而一旦決定,更改之前,更要慢,要加三倍的謹慎。
人越是年輕,越容易糾結自己該往什麼方向努力。
其實,對於年輕人來講,堅持一個方向,努力足夠長的時間,都會有效果。
這是年輕人唯一穩贏的方式。
那麼,努力的具體方法是?
你要明白,凡事總要等一段時間,才能評估結果。
有玩股票經驗的人都知道,頻繁買賣進出的人,往往投資成果都不理想。
這種人往往會頻繁更換手中的股票,一年能研究幾十種股票,殺進殺出。
然後呢?
只是跟營業員關係變得親密而已。
如果是網路下單,那更慘,只有券商的感謝email而已。
一個專業的投資決策團隊,常常是幾個月研究一檔股票,但是一旦決定購買或
者拋售,就會幾年不改變。
就像講投資的時候,一定要講講巴菲特的投資法則:
老巴常常是幾年只研究一檔股票,而一旦決定購買,則是一持有就是幾十年。
並不是老巴請不起研究員或者想節省手續費…
而是因為老巴懂得『滯後效應』。
再來,就是要把改變拆解成很多細節,一點一點來。
越大的改變,越是要有耐心。
因為任何改動的初期,可能都會有相反的效果。
如果改動太大,在短期產生的反作用,會讓自己無法承受。
那你可能等不到改革出現效果的那一天,就先陣亡了。
比如說,有經驗的體育教練,在糾正運動員的動作時,都是一次只糾正一點點
。
因為一旦糾正多了,運動員就不會打球了,會變得失誤頻繁,怎麼做都不對。
我看過一篇報導,講Dustin Johnson的訓練故事:
他是當今世界,排名最高的職業高爾夫球運動員之一。
就算是這樣全球頂尖的運動高手,在糾正一個擊球動作時,野花了長達四個月
的時間
而且,在這四個月中,他的成績一直處於低谷。
直到四個月後,才恢復到原來的水準。
但是,那個小動作的瑕疵一旦被糾正,他隨後的成績就提高了一大截。
可以想像一下,如果他一次,就把所有的小毛病都改正了。
可能成績就會差到失去參加頂級比賽的機會,那麼他的職業生涯也就斷送了。
根本沒機會等到後來的勝利。
再說說『滯後效應』對廣告效果的影響,這可以解答廣告業界的核心課題:
『怎麼廣告最有效?』
我們從廣告數據資料最多的Google來看吧。
Google的廣告系統有兩種:
一種是點擊結果後,直接轉換為購買視窗。
這樣的廣告,被稱為『即時效應廣告』。
比如電商廣告通常都是這種的,你看到一個有意思的概念,點進去後就是購買
連結。
這種廣告不能說不重要,因為只要足夠數量的廣告費投入,馬上立竿見影。
銷售量就是會上來。
但是,這種廣告的累積效果比較差。
因為,只要競爭對手做同樣的廣告,就把流量引走了。
你應該有這種經驗,在某個常常瀏覽的新聞類型下,總是跑出固定類型的廣告
。
可是,本週是A廠商,過兩週就是B廠商了。
這種廣告本質上就是花錢買流量,然後拚短期銷售量。
可是,廣告費一用完,銷售量馬上下跌,現實的不得了…
這種現象大家都知道。
因此,做長久生意的企業,往往會做另一種廣告:
『品牌展示廣告』
這種廣告用的就是『滯後效應』。
一定數量的廣告費投入後,一段時間內幾乎看不到效果。
但是,這並不是廣告投資白費了。
因為,廣告效果具有一定的滯後性。
顧客從接受廣告資訊,到作出購買商品決定,過程可能要幾周,甚至幾個月。
但是,你不能手軟、不能放棄,你必須持續砸錢。
當廣告把品牌烙印刻在消費者心裡之後,美妙的事情就開始了…
消費者對這個品牌有了自己的認知與記憶…
然後自己產生了興趣,接著就會產生購買欲望。
當然,這個習慣一旦形成,還會在一定時間內保持忠誠度。
所以,那些常銷品總是一波一波的打廣告,絕不能停手。
Google往往也是建議廣告商,合理地分配這兩種廣告的預算。
那些世界知名的品牌,特別是日用消費品的品牌,比如Coca-Cola、Procter &
Gamble(P&G)、雅詩蘭黛(ESTEE LAUDER),都懂得合理使用廣告的『即時效
應』和『滯後效應』。
它們要的廣告,往往是塑造品牌的廣告,讓大家不斷增加對品牌的認可。
然後,再通過定期促銷,達成交易。
廣告大師奧格威(David MacKenzie Ogilvy)總是說:
『品牌是一種錯綜複雜的象徵。』
『它是品牌的屬性、名稱、包裝、歷史、聲譽、廣告方式的無形總和。』
『每一則廣告,都應看成是對整個品牌的長線投資』
–
你想發大財嗎?
你想擁有眾多粉絲嗎?
你想在網路上一呼百應嗎?
你想要擁有金字招牌嗎?
讓子彈,飛一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