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隔 51 年後再相見,臺博館「臺灣有犀」特展重現史前傳奇

國立臺灣博物館即日起推出「臺灣有犀」特展,集結國內外多件珍貴化石,重現 51 年前首次展出臺灣犀牛化石的歷史時刻。本次展覽由國立臺灣博物館主辦,攜手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與臺南市立博物館左鎮化石園區合辦,即日起至 115 年 5 月 31 日於臺博館本館展出。策展團隊以 1974 年的展覽與早坂犀牛的發現為起點,融合舊照片、剪報與新近研究成果,邀請觀眾穿越時光隧道,一窺史前巨獸曾經在臺灣土地上奔馳的壯闊景象。

臺灣有犀特展重現50年前經典特展。(圖/臺博館提供)

在6月27日的開幕典禮中,臺博館館長陳登欽特別感謝歷代研究者與地方居民的努力,讓珍貴化石能完整保存。他指出,展覽設計強調觀眾與展品的近距離互動,兼顧教育意義與展示品質,也呼籲觀眾共同維護文物,尊重歷史痕跡。陳館長更邀請曾於 1974 年參觀過「二百萬年前犀牛化石復原展覽」的民眾分享珍貴影像與文字紀錄,讓臺博館得以延續屬於全民的回憶與故事。

特展中最具話題的是一枚曾被國際研究團隊遺漏、後來意外在臺灣大學標本庫房中尋獲的犀牛牙齒化石。臺大博物館群地質標本館館長李寄嵎分享,這枚化石讓跨世代的研究再次串聯,見證從 1940 年代早坂一郎首次記錄,到 1972 年臺博館團隊的發掘,再到 2022 年國際研究重新將「早坂犀牛」歸為臺灣特有種「早坂島犀」的珍貴歷程。開幕現場更邀請到 50 年前在菜寮溪發現化石的陳世明先生親自與標本「再會」,他驚喜回憶當時並未意識到化石的重要價值,沒想到能完整保存至今。

展覽集結來自全球的珍貴化石及現生標本,包含美國3000萬與2500萬年前的漸新世「內布拉斯跑犀」、「王雷獸」等。(圖/臺博館提供)

除了聚焦臺灣犀牛,本次展覽還囊括多件來自世界各地的重要化石,包括美國漸新世的「內布拉斯跑犀」與「王雷獸」、中國甘肅的平齒三趾馬與安氏大唇犀頭骨,以及俄羅斯腔齒犀等,並搭配現生白犀牛與馬的骨骼標本,共同呈現哺乳動物的演化與多樣性。策展單位表示,本次可謂近年臺灣化石展出最完整的一次,對熱愛古生物的民眾來說是難得的機會,也期望透過展覽讓更多人重新認識這段深藏於地層與記憶中的「臺灣犀牛傳奇」。

頭條留言
柯宗鑫
柯宗鑫
新聞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 廣告 -
- 廣告 -

最新文章

羅志祥挺愛徒薛恩出道 力頒唱跳新星獎盃

雖然颱風薇帕逼近台灣,風雨陰影並未澆熄粉絲熱情。男團C.T.O成員薛恩(Sean)7月19日在台中舉行個人首張SOLO EP《LEVEL UP》的唯一一場簽唱會,吸引破千名粉絲湧入廣三SOGO。活動一早即有歌迷清晨五點排隊,場面盛況空前。身為幕後老闆的羅志祥更驚喜現身力挺,為愛徒頒發象徵「唱跳新星」的獎盃,並與他熱舞共演,不僅讓全場嗨翻,也見證了薛恩個人舞台的正式啟動。

《王》字的秘密:誰能貫通天地人,誰就是王/《國學專...

墨新聞|記者游宏琦/高雄報導《國學專欄》|岸先生,...

第五回 存亡絕續 (九之四)

作者:小貨貨 當頭棒喝 民國66年的農曆年比往...

小宇人生轉彎,逆風重生!高市少年隊少輔會攜手助青少...

墨新聞|記者游宏琦/高雄報導[記者游宏琦/高雄報導...

光電板別蓋在滯洪池!丁學忠力阻濫設 盼選民用選票表...

墨新聞|地方中心針對民進黨政府計畫在雲林縣北港滯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