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針對近期「大罷免」行動引發的社會爭議,前彰化縣長卓伯源直言,這不僅是一場政黨間的權力鬥爭,而是牽涉到台灣未來方向的關鍵抉擇。他警告,一旦罷免行動成功,失去國會制衡的總統將更容易推動「實質台獨」,恐導致區域安全風險急遽升高,最終影響的是全民生活。
卓伯源分析,總統賴清德長期主張台灣獨立並非秘密,過去在擔任立委及行政院長時,更自稱是「務實台獨工作者」。卓伯源形容,台獨對賴清德而言不只是政策選項,而是一種信仰,信仰往往難以改變。賴清德在2008年曾質疑兩岸直航為「木馬屠城記」,認為共軍可能藉民航機襲台。卓伯源指出,這種深層疑慮如果落實到總統施政,將可能使兩岸局勢更趨緊張。

「台灣社會的主流民意是維持現狀,」卓伯源強調,所謂現狀,就是中華民國憲政體制、票票等值與自由民主的生活方式。然而,他擔心若罷免行動成功,民進黨完全執政後可能會推動修改法律,藉此限制異議聲音,甚至在2026地方選舉與2028總統大選後加速推進改變現狀的進程。
卓伯源呼籲,英國《經濟學人》早已點出台海是全球最危險的地區,法理台獨正是紅線。大罷免的風險不容低估,這不僅是政黨問題,而是全體台灣人的共同利益。他認為,反罷免的訴求不分藍綠,也不是為了特定政黨,而是為了避免台灣走上不可逆轉的危險道路。
「反罷免是自救,也是救人,」卓伯源表示,公民社會應該勇敢站出來,用手中選票守護安定的生活與和平的未來。他強調,只有國會持續扮演監督力量,才能避免政治領袖因信仰驅動而做出過於冒險的決策,守住台灣珍貴的民主與安定。(文章來源:樂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