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能力配置、處理自己的最後時光?

文:王尚智

林錫銘走了。最近這兩星期經常想到他,也都不時到他的臉書上瞧瞧有無近況更新。昨天上午還又看了一下,而後今早就是他離開的消息了。最近都是這樣,朋友若是「即將離開」,總會有一些綿延的波動隱隱傳來。通常這是最後告別的機會了。可惜雖然得了訊、動了念,兩個人的時間因緣終究不是深切可及,少了為他送上一句關於他畢生的歸納和印記。

林錫銘的眼與手所捕捉,一直是我喜歡看的照片風格。
專業攝影們各自有著技術上的根底與巧妙,但最終那個各自在「凝視、捕捉」與「時間、剎那」間的微妙關係,恰是那人皆殊異的千差萬別。

林錫銘有一種屬於他瞬間的「穿入、迴旋、建構」的影像力, 一種因緣剎那之間的特殊建構裡從來不是盛裝或者虛無。
也因此在他眼前所盡現的真實流動,一旦被截取來到照片之中,始終有著某種深層次的「飽滿」,甚至帶著些「真實的戲劇性」。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的一些關於冬日大自然的攝影作品,許多是我看過僅有描述著季節深刻的「孤寂」,卻又是奇特充滿著某種豐盛感與生命力,孤寂成為了難以想像的溫暖表情。
這種來自他個性深處的更具強烈的「關懷、傳遞、詮釋力」,恰也同樣體現在他在攝影教育課程,與構建組織團隊四處拍照征戰,所擁有的那份比別人更具使命及用心。

林錫銘罹患癌症之後,關於他抗癌的經驗與心路歷程,也在他兩年多來忠實的臉書紀錄中。
他不吝分享了他的許多遲疑,包括在西醫與中醫、保守與積極治療上的各種抉擇時刻。
直到一個多月前,他才真正坦言那股難以忍受的「疼痛」。
事實上,以癌症病人的病症所顯,疼痛感的巨大侵逼往往意味著病況的擴散,逐漸來到時間的最後關頭。
即使到了上個月中,短短文字描述與幾張止痛藥的隨手拍,他仍然有著他所獨有的清晰與堅定。
只是沒想到,這卻是林錫銘在臉書上的「最後訴說」了!

這兩年我在眺望林錫銘的病況與記錄時,偶爾會想到對於重患病人朋友們的共同遠思:
「他們知不知道,自己還有多少時間?」
人究竟要如何,才能以某種「預知時至」的狀態,提前知悉自己的生命期限?
提前知道自己還有三個月、還有半年、還有三年,尤其真的知道自己還有五年、還有最後十年!
同時得以在此「非關想像、非關絕望、非關自欺、非關慰藉」的以無可告知他人的自我理解,得以真正去「配置好、處理好、實踐好」自己有限的最後時光!

特別是那些,包括了的:1.)最後且最想要完成的事,包括了:2.)整理好也安頓好該做的所有交代,包括了:3.)見到那些還想再見面、再言笑談天的人,乃至最關鍵的包括了:4.)誠懇真切的開始為了往生的最後時刻進行從呼吸、意念、乃至到念佛(祈禱)的所有練習!

通常癌症或重症病人一旦開始進入最後的時光,通常病況會慢慢加劇、病體慢慢衰弱,特別是「病識」慢慢從模糊到昏迷。
一旦最終「失去了最後時光的緊握能力」,勢必就將在昏迷(止痛)中散失了念念延續,直到離開這個世間了。
林錫銘留下了這個發人深省的 一課,這是即使連求生意志力如此強大的他,最終也無法跳脫病危失識的的那道生死之檻。

林錫銘的攝影作品,留下了許多精妙的「時間的剎那」。
攝影家們都是嘗試去「恆持剎那」的特殊族群,在短短的世間歲月中,走入許多他人未曾想像過的角落,記錄或訴說那些「觸動」的片刻!

林錫銘有許許多多精彩動人的照片,但願家屬在收拾完哀傷之後,能夠一張張珍惜林錫銘以一生企圖去捕捉與存留的這個世界。
無論是建構一個數位分享欣賞的攝影網址,或者更有系統的去打造一個數位授權的影像資料庫,倘若能有機會讓人們繼續分潤凝視,所有那些從林錫銘的眼中與指尖,所微妙捕捉而致的動人之美。

今晚在高雄的子夜,遙祝林錫銘捨放一切世間牽絆,繼續如他個性中的那般瀟灑上路!
生死只是旅人們輪迴於旅程中的一小段,鏡頭壞了就換個鏡頭,身體也是如此。
關鍵是繼續凝視,仍有無數萬千的故事在光影剎那間,等待被有心人的凝視與聽取。

攝影者們,當發願成就「法眼淨竟」,得能見諸佛淨土莊嚴平等,諸法知真無染,畢竟離有離無、無取無證;成就勝上菩提。

 

頭條留言
王尚智
王尚智
資深媒體人,任職於China High Tech Foundation Limited,之前就讀於:北京中央美術學院宗教美學系、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和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現居香港、花蓮、東京。
- 廣告 -
- 廣告 -

最新文章

肉形石

今天本文主角肉形石,咱們故宮雖僅藏有一件,但海峽對岸民間蒐藏家於瑞軍手中,尚有件體積更大,紋路更天然,且系出同源的姐妹石。

沙灘足球世界盃落幕 巴西七度稱霸無愧王國

2025年國際足總沙灘足球世界盃(FIFA Beach Soccer World Cup)剛在在塞席爾首都維多利亞落幕,一直是世界「沙灘足球王國」的巴西隊,在冠軍決賽中以4比3擊敗白俄羅斯隊,成功衛冕,並捧起隊史第七座沙灘足球世界盃的冠軍獎盃。

技職實力大爆發!2025 技專成果展 64 隊脫穎...

為提升技專校院學生的研究實力與實務能力,教育部舉辦「2025年全國技專校院學生實務專題製作競賽暨成果展」,鼓勵學生運用所學解決實際問題,展現技職教育的應用價值。今年共有來自48所學校、1,181件作品報名,經過產學研專家進行書面初審,共有33校141件作品進入決選,最終選出64件優秀作品,涵蓋醫療、環保、AI、農業等多元領域。

從高中到大學的關鍵轉捩:AI-Powered 時間...

高中畢業至大學入學之間的過渡期,是學生由受控走向自律的關鍵時刻。台南光華高中與中華未來學校教育學會、TKB台灣知識庫攜手合作,日前於校內舉辦「高三生時間管理講座」,導入AI輔助規劃概念,協助學生提升自主學習力與生涯規劃意識,為邁向大學做好充分準備。

台灣總工時全球前五 丁學忠:新增5國定假日、盼減少...

墨新聞|地方中心立法院日前三讀通過國民黨團所提《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