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人才向下扎根熱議 1111邀產官學探討跨產業合作模式

墨新聞|楊秉鈞

圖說:【解決科技人才荒 如何向下扎根】AI線上論壇,7月10日下午在FB與YouTube進行雙平台直播。左起為:數發部數位產業署副署長黃雅萍、中信金融管理學院科技金融研究所教授孫大千、淡江大學AI創智學院院長李宗翰、百齡高中校長張盈霏、若美科技執行長李厚毓、科技立委葛如鈞。(圖/1111人力銀行提供)

記者楊秉鈞/台北報導

AI 浪潮的推波助瀾,輝達股價再度刷新歷史新高,也讓其市值正式衝破4兆美元,成為史上第一家市值超過4兆美元的企業,未來3年,輝達預估仍將維持年均 32% 的高速成長。隨著輝達海外總部確定落腳台灣,執行長黃仁勳更在公開場合表示,台灣是「AI的起點」,進一步催化國內理工人才的供不應求現象,不僅人才需求已經外溢到數學、物理學類周邊系所,更不乏大學教授積極倡議科技立國,就要從小扎根STEAM教育。

根據1111人力銀行調查指出,有超過4成的企業預期未來2-3年的AI人力需求將明顯增加,但是同時也面臨人才痛點,包括「無明確的AI人才職能標準,難以制定招聘策略」(13.32%)、「難以找到具備實作經驗的 AI 人才」(13.28%),凸顯企業在人力招募階段即面臨辨識與選才困境,再者「企業內部缺乏 AI 專業培訓資源」(13.24%)、「產學合作不足」(12.93%),也都說明了企業在人才培育與接軌學界方面依然存在落差。

有鑑於此,1111人力銀行十分重視科技人才荒的核心問題,連續舉辦一系列論壇,深入分析AI時代人才培育策略、教育體系改革,以及跨產業合作模式,全面盤點AI人才培育的瓶頸與出路。7月10日(四)線上論壇,由AI金融研究中心執行長孫大千主持,與現場來賓討論熱烈,立法委員葛如鈞、數發部數位產業署副署長黃雅萍、若美科技執行長李厚毓、淡江大學AI創智學院院長李宗翰以及百齡高中校長張盈霏等也都提出獨到見解,探討如何善用輝達帶來的契機,建構台灣AI人才生態圈,為下個世代布局做好準備。

孫大千指出,台灣現在人工智慧領域的人才其實極為短缺,所謂的短缺不是說使用人工智慧的工具,而是說如果要建立大模型,要建立演算法,你希望在人工智慧的技術上有進一步的提升,這方面領域的人才,其實我們相當的匱乏。因此我認為,未來在教育向下扎根的工作裡,這是我們現在應該要積極進行布局跟調整的,從現在開始,我們除了要讓我們的下一代在教育的過程中,鼓勵他們學習、使用人工智慧工具,讓人工智慧工具幫他們解決各式各樣領域的問題;同時,我們在整個的教育科目的調整上,也應該要朝這樣的方向來進行新的佈局,我們需要更多的數學家,我們需要更多的電腦工程師,這都有賴於我們教育向下扎根。

對於台灣AI人才的缺口,葛如鈞委員認為有三個重要的部分,包含AI基本法的制定,由上到下有遵循的依據;再者,是教育單位的努力,包含教育部、國科會都應該繼續有培育方針和配套措施,另外則是可仿效國際間的作法,開放外部人才進入,互相學習也可以帶動產業蒸蒸日上。

數發部數位產業署副署長黃雅萍表示,數發部與人工智慧學校等民間機構合作,針對電腦視覺、自然語言等主流應用領域,制定AI人才指引和認定標準,加速AI產業發展。「AI人才認定指引」將AI人才分為三大類,包含AI應用型人才、開發AI型人才、研究型AI人才,邀請資服業者、學校和AI領域專業機構共同討論,該指引預計會在今年下半年發布,期望協助企業識別職缺所需AI人才。 向下扎根超前部署臺灣各產業未來人才,攜手國內外大廠AWS、Google、 Intel、Microsoft、NVIDIA、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神通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0 家國際大廠課程合作,針對高中生開辦扎根人才三階段培訓課程。第一階段為「AI 線上課程」,第二階段為「AI 實作體驗營」,第三階段為「成果發表展」,以健全AI 人才培育體系,AI 人才培育向下扎根讓在學生能及早學習體驗AI 知識及應用內容,培育未來AI 應用人才。

百齡高中校長張盈霏也回應表示,我們可以在既有課程中融入科技素養的元素,例如在專題探究、自主學習、選修課或社團中,引導學生用AI工具解決真實問題,這樣既有趣,又能應用在實際生活中,也不會變成另一種「考試壓力」。此外,科技人才的培養不一定要讓每個孩子都變成工程師,而是讓他們具備「理解科技、善用科技、創造價值」的能力。這些能力,在未來各行各業都是基本功。所以我相信,高中階段絕對有可能成為科技人才培養的起點,只要我們用對方法、找到學生的動機,學習就不再只是壓力,而會變成一種驅動力。

1111人力銀行發言人莊雨潔表示,AI浪潮席捲而來,上班族自我提升意識高漲,調查指出有超過五成(54.4%)的上班族,曾經參加過AI或數位技能相關課程,另有36.3%表達出高度興趣但尚未有具體行動。進一步問及,若有AI職場轉型訓練課程,有九成以上(92.8%)表達願意投入時間積極學習。顯示了AI的確正在重塑工作樣貌,未來有許多工作項目,的確可以仰賴AI工具優化工作流程、取代人力,因此能否熟練駕馭,已成為職場中不可或缺的基本能力。

若美科技執行長李厚毓指出,輝達還沒在台灣設立總部之前,我們在探索人才加入團隊的過程中,就已經有很大的挫折,也感受到一些壓力,因為求職者會進行條件的比較,尤其我們公司規模小,環境比不上跨國企業,只能透過一些幸福元素去填補吸引人才。目前對公司而言,未來要找的是會使用AI的人才,透過經驗值不斷優化,即使是非本科系生,建議朝向如何操作、如何應用去發揮,好好使用AI工具去積累能力,往應用領域去做專項發揮,例如熱分析、影像製作等,相信都有機會被企業選用。

科技人才爭奪戰愈演愈烈,淡江大學AI創智學院院長李宗翰在線上論壇中指出,國際大廠來台固然加劇搶人大戰,但也為高教帶來轉型契機。他強調,學界應積極「搶人才、養人才、留人才」,推動跨域教育與產學共創,讓學生不只被搶,更要被搶得起、還要站得穩。淡江大學早在2020年便成立AI創智學院,以「AI+SDGs=∞」為發展願景,攜手微軟、NVIDIA、AMD等企業推動國際證照課程、實習與專案合作,甚至從大二就開始安排實務參與,強化學生即戰力。「包班養才」在人才供給不足的情況下是務實做法,但更重要的是共學、共研、共創,讓學生的價值思辨與跨域能力同步成長。

1111人力銀行總經理張篆楷表示,為了協助企業加速導入AI,協助求職者提升專業能力,1111人力銀行與科技島「AI人工智慧學院」,除了定期舉辦論壇,也提供最新技術趨勢與實務應用建議,與企業合作建立內部培訓機制,於7月24日下午在政大公企中心 A2國際會議廳舉辦「HR3.0:AI如何幫HR提高績效」實體論壇,協助企業人資走在變革前線,不再只是扮演找人的角色,而是「留才、育才、決勝人才」的幕後推手,活動採取事先報名免費入場,邀請全台人資夥伴共襄盛舉;現場聚集國科會主委吳誠文、臺大資訊工程學系教授陳縕儂等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齊聚一堂,深入分享AI時代下如何提升人資效能與工作效率,一同掌握AI帶來的工作新利器。

論壇報名:( https://www.technice.com.tw/ai-academy/aiforum_list/hr3-0/ )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AI人才向下扎根熱議 1111邀產官學探討跨產業合作模式

頭條留言
- 廣告 -
- 廣告 -

最新文章

性感與藝術日系跳唱女團 BLACK DIAMOND...

墨新聞|記者梁偉華/台北報導日系跳唱女團 BLAC...

現役台灣AV女優娃娃(翁雨澄)回娘家 重拾一日調酒...

墨新聞|記者梁偉華/台北報導台灣AV女優娃娃(翁雨...

F.F.O 首張專輯銷售冠軍 7位團員信守彼此承諾...

墨新聞|記者梁偉華/台北報導「新世代冠軍男團」F....

中美館開館展《萬物的邀約》主題亮相!  集結國內外...

墨新聞|記者馬源培/台中報導台灣首座結合市立美術館...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赴台中國際會展中心考察 貿協宣布1...

墨新聞|記者馬源培/台中報導台中國際會展中心是中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