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公真的耍偃月刀嗎?從忠義信仰到文化演繹——關聖帝君聖誕前夕隆重舉辦

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日,是華人信仰中極具代表性的聖誕——關聖帝君誕辰。值此文化與信仰深具意義的時節,中華孔孟學會於國曆7月12日舉辦本年度第 3場【人文講堂】,以「關公讀的是什麼書?騎的是什麼馬?耍的是什麼刀?」為題,邀請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林盈翔教授主講,並由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特聘教授、中華孔孟學會秘書長金培懿教授主持。
 
本場講座由台灣知識庫CSR贊助、中華未來學校教育學會協辦,匯聚學術研究與文化思辨,帶領與會者從今日的廟宇祭祀、動漫、洋酒廣告形象出發,穿越史書與小說、戲曲的多重敘事,重構關羽從三國將領到神格化過程中的文化演變。講座不僅還原史實與文獻,更引導社會大眾理解:為何今日人們所信仰與記憶的「關公」,其實是集忠義、正統、武德與民間情感於一身的文化建構。
 
中華孔孟學會舉辦的人文講堂,特別以「關公」為題。
林盈翔教授指出,關羽在《三國志》中並無偃月刀、赤兔馬等描寫,這些形象來自《三國志演義》、元明以降戲曲與民間想像的層層堆疊。甚至所謂「讀《春秋》者」的形象,實始見於元代平話與田特秀碑記,最終於明清鸞堂信仰中定型。他強調:「藝術與信仰不必等於歷史,但他們承載著人民對理想人格的追求與投射。」
 
金培懿教授回應道:關羽不僅以「義武」勝過呂布「不義武」,日後更取代了姜子牙的武神之首地位。而且發展至清代,關羽已繼承了孔子作春秋之精神,成為與作《春秋》的孔夫子相對的讀《春秋》的關夫子,強調的是「尊王大義」,而此種關羽形象的變化,又與「華夷變態」觀的「夷狄」觀有關,更可見《春秋》傳孔子「聖心」觀的影響。而這樣的文化轉化,更說明了傳統經典之所以能夠歷久彌新,關鍵在於能否與時代對話。
 
本場講座探討關羽從三國將領到神格化過程中的文化演變。
從《中庸》的「義者,宜也」,到《孟子》的「捨生取義」,再到《史記》所記「不欺其志」的操守,儒家對「義」的詮釋經千年流轉,至關羽身上獲得最庶民化、也最具象的展現。今日在廟宇、書院、企業、甚至考場中,關聖帝君的身影無所不在,正是因為其形象融合了儒、道、民間與政治力量,成為中華文化精神的重要象徵。
 
中華孔孟學會表示,本次講座特別選在關聖帝君聖誕前夕舉行,意義深遠,不僅是文化的追溯,更是對「忠義」價值的當代表達。誠如林盈翔教授所說的:儒家未必是「宗教」,但我們的宗教背後都有儒家。人文講堂每月定期舉辦,主題橫跨經典文學、歷史文化與儒家思想。未來也將特別設計結合新課綱素養導向的「高中生專屬學習單」,協助學生在閱讀中充實文學底蘊、培養儒家的生活哲學觀,並為個人學習歷程檔案加分。
頭條留言
編採中心
編採中心
我們是一群正向思考與高度熱忱的新聞從業者,有溫度的報導與分享快樂的經驗,是我們24小時365天不分晝夜的職責!歡迎各單位及企業提供我們採訪訊息及活動通告,有任何編採的需求也請留言或提供給我們建議,請在電郵[email protected]留下您的好消息,感謝您。
- 廣告 -
- 廣告 -

最新文章

藍白北港大團結力挺丁學忠 黃國昌怒嗆民進黨搞鬥爭「...

墨新聞|地方中心罷免倒數進入關鍵決戰,國民黨立委丁...

iphone 新手機入手,隨喜拍照體驗

300公克的手機, 取代3公斤的相機。  ...

2025 溫網觀賽有感

#溫網男單四強賽   今(7/11)天是7-1...

張麗善、謝龍介站台力挺 丁學忠反罷宣講獲台西鄉親熱...

墨新聞|地方中心面對即將於7月26日舉行的罷免投票...

碇內公園變身野孩子基地!暖暖快閃遊戲場激發孩子挑戰...

墨新聞|記者江育銓/基隆報導「114年基隆市快閃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