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8 |
|||||||||||||||||
您的社交群組裡是否每天都會有人固定貼「早安」、「週末愉快」等圖文呢?據說,每一個「四、五年級」(即1950至1970年出生者)的同學會社群裡,都會有這種人,他們平時大都「潛水」,沈默少言,可是每天都會「浮出水面」問候。此項觀察果然真實不虛,我的小學、中學、大學群組確實存在這種同學。我非常佩服他們的恆心和毅力,他們風雨無阻,天天準時「打卡」問候。他們的問候語通常印在卡通畫或花卉、風景照片上,我發覺花卉、風景照片每天不同,我以為它們是網路廣為流傳的照片。一天,我隨口詢問,同學的答覆令我感到意外,他表示每一張照片都是他自己拍的,每一張問候卡都是他自己親手設計、編輯。這真是不簡單、不小的工作,一年需要三百多張呢!
感謝網路科技的進步和社群網站的發達,我們都和「失散」多年的小學、中學和大學取得聯繫,了解彼此的近況。從社群裡,我發現不少老同學近年多忙著「拈花惹草」。他們忙著拍攝美麗的花卉,感謝智慧型手機的發達和輕巧,走到哪拍到哪。拍到滿意處,自己賞心悅目之餘,放在群組裡和老同學分享,若能博得幾句讚美,更添成就感。有些同學在陽台或院子裡種植奇花異草,住在中、南部、東部的同學,生活空間較大,有同學甚至買塊農地,週末揮汗如雨耕鋤,卻感覺一身暢快淋漓。心中一面吟唱著「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一心憧憬著陶淵明的田園生活,一面享受農夫樂。除了種植花卉如野薑花、蘭花、葉牡丹、孤挺花等,更種蔬菜,水果,有絲瓜、小黃瓜、小蕃茄、酪梨、芭蕉等,到了收成季節,自給自足有餘,還分贈同學。同學們也常互贈珍奇物種的種子、球莖和分株。閒話家常時也會分享個人的「花經」、「果菜經」,偶遇疑難雜症會提出來討論。有一回,我發現野兔喜歡吃路旁的野草,野草有類似薰衣草、薄荷的氣味,我在群組裡貼上照片,詢問「有同學知道這是什麼植物嗎?」很快地就有同學回:「像艾草」,又有同學指出,艾草和銀膠菊長得很像,提供圖、文教我如何區別。在確認是艾草後,我採摘一些艾草葉,經清洗、晾乾、乾煎後製成天然野生有機艾草春茶,喝起來有獨特香味。我把製茶過程撰文,附上照片與同學分享。
聽說一位在大學理工科系擔任教授的同學最近正在勤學二胡,另一位同學在學打鼓,說暨可當音樂,也是很不錯的運動和發洩的管道。還有同學報名社區大學肚皮舞、國標舞和卡拉OK課程。有人參加插花班。有醫師同學學油畫還開畫展,有同學專心學習國畫與書法,有人醉心於玩泥捏陶搞創意。我自己和幾位同學則瘋攝影,黎明前、黃昏後,披星戴月背著沈重的攝影器材,上山下海找美景。幾位同學研讀老子道德經,有人專研易經、八卦頗有心得。有人學瑜珈、氣功、太極拳。 有同學迷上自行車運動,五十幾歲完成自行車環島。有位教授同學,因腰部酸痛開始慢跑,四十六歲參加人生第一場馬拉松賽,十五年裡堂堂跑完三百馬(三百場馬拉松賽)。他們許多不乏是當年理工科系的高材生,年輕時眼中只有數、理和工程,現在卻都在回歸生活,享受人生。 我們這一代人年輕有著很重的升學壓力,尤其是升學班。高中要擠進明星高中,大學聯考只有百分之三十幾的錄取率。為了提高升學率,各個學校的音樂課、美術課、勞作課甚至體育課,老師常常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輕鬆放水,甚至把時間挪用來做英、數、理、化的加強課。以至於,許多人至今看不懂五線譜。每當心中有感觸時,我喜歡用文字記錄下心情,其實我多麼盼望也能夠用音樂抒發自己的情感,如果可以自己填詞譜曲,宣洩情緒,像李宗盛那般創作人人傳唱、膾炙人口的情歌,該是如何美妙!年輕時,不曾感受到,為了升學,我們失去了很多生活的樂趣!現在我常常懊惱,當時年少時,為什麼沒有多學習一些樂理? 多年前,網路上流傳著一篇短文。一位美國商人在墨西哥海邊一個小漁村,看著一個墨西哥漁夫划著一艘裝滿高檔大黃鰭鮪魚的小船上岸。商人問漁夫需要要多少時間才能抓這麼多魚。 漁夫說:「才一會兒功夫就抓到了。」 美國人再問:「你為甚麼不待久一點,好多抓一些魚? 」 墨西哥漁夫覺得不以為然:「這些魚已經足夠我一家人生活所需啦!」 美國人又問:「那麼你一天剩下那麼多時間都在幹甚麼? 」 墨西哥漁夫解釋:「我呀?我每天睡到自然醒,出海抓幾條魚,回來後跟孩子們玩一玩,再跟老婆睡個午覺,黃昏時晃到村子裡喝點小酒,跟哥兒們玩玩吉他,我的日子可過得充滿又忙碌呢! 」 美國人毛遂自薦,幫他出主意,他說:「我是美國哈佛大學企管碩士,我倒是可以幫你忙!你應該每天多花一些時間去抓魚,到時候你就有錢去買條大一點的船。 你就可以抓更多魚,再買更多漁船。然後你就可以擁有一個漁船隊。到時候你就不必把魚賣給魚販子,而是直接賣給加工廠。然後你可以自己開一家罐頭工廠。如此你就可以控制整個生產、加工處理和行銷。然後你可以離開這個小漁村,搬到墨西哥城,再搬到洛杉磯,最後到紐約。在那裡經營你不斷擴充的企業。」 墨西哥漁夫問:「這要花多少時間呢?」 美國人回答:「十五到二十年。」 「然後呢? 」墨西哥漁夫問。 美國人大笑著說:「然後你就可以在家當皇帝啦! 時機一到,你就可以宣佈股票上市,把你的公司股份賣給投資大眾。到時候你就發啦!你可以幾億幾億地賺!」 「然後呢? 」漁夫接著問。 美國人說:「到那個時候你就可以退休啦!你可以搬到海邊的小漁村去住。 每天睡到自然醒,出海隨便抓幾條魚,跟孩子們玩一玩,再跟老婆睡個午覺,黃昏時,晃到村子裡喝點小酒,跟哥兒們玩玩吉他囉! 」 墨西哥漁夫疑惑的說:「我現在不就是這樣了嗎?」 2005年,清大教授賴建誠發表一篇引起廣泛迴響的短文「人生三願」。賴教授的公子當時是國小二年級的學生,老師給了一項作業,要他們當小記者訪問爸爸,其中一個題目是「爸爸的夢想是什麼?怎麼實現?」 在訪問中,賴教授說他的第一個願望是「吃得下飯」。 小朋友愣了一下,以為爸爸在開玩笑,很鄭重地跟爸爸表示這項作業的分數,是其他作業成績的三倍,所以不能隨便。 賴教授接著說他的第二個願望是「睡得著覺」。 小朋友這下著急了:「別人的願望都是要當科學家或是做重要的事情,你的願望 連小孩子都會,你是不是想害我被老師處罰?」他擦乾眼淚寫完第二個志願,抬起頭失望地看著爸。 「我的第三個願望是笑得出來」賴教授繼續說。 這下子小朋友失去控制了,「別人的父母都是在幫助子女,只有你才會存心害自己的小孩」。 小朋友在萬般無奈下交了作業。結果竟然出乎預料之外得到全班最高的分數。老師還説「她先生的工作最近不太順利,已經有好幾天睡不著覺,也只吃得下一點東西。你爸爸的三個願望很有意思。」 賴教授最後感嘆道:「希望他在人生的旅程中,能比我晚許久才體會到:『要實現這三個願望還真不太容易。』」 事隔十一年後,賴教授兒子也考上清大,賴教授笑說,人生的願望沒有變,一星期內有一半時間能達成願望,就要很滿足了。 真的。若是吃不下飯、睡不著覺,擁有了全世界又有什麼用? 禪宗總是告訴人們,「飢則吃飯,困則打眠,寒則向火,熱則乘涼」。唐代大珠慧海禪師有一個很有名的公案: 有源律師問:「和尚修道,還用功否?」 師曰:「用功。」 曰:,「如何用功?」 師曰:「饑來吃飯,睏來即眠。」 曰:「一切人總如是,同師用功否?」 師曰:「不同。」 曰:「何故不同?」 師曰:「他吃飯時不肯吃飯,百種須索;睡時不肯睡,千般計較。所以不同也。」 像上述這種「吃飯睡覺,」的公案。在「燈錄」裏面還能找到幾百個類似的公案。明代心學大儒王陽明曾寫過一首小詩: 飢來吃飯倦來眠, 大多數人以為,每一個人不多是「餓了就吃、睏了就睡」嗎?就像公案中有源律師所說:「每一個人都是這樣子啊(一切人總如是)。」其實不然,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周遭的人,不少人肚子餓了時,因為要開會、要見客戶,或是要趕進度,或要打電玩,卻硬忍受著飢餓;明明不餓,因為用餐時間到了,卻勉強自己吃飯;太多人一面吃飯,心裡一面煩惱著下午跑三點半、待會跟老闆開會該報告什麼,食不知味,吃飯只剩下上、下唇的機械性開合。明明吃飽了,因為社交應酬,擔心人家說誠意不足,必須強迫自己吃完、乾杯喝足,回家後再吃酵素幫助消化,催吐醒酒,甚至吃胃藥;有人到「吃到餓」的「包肥」(Buffet)餐廳把自己吃到撐、吃到吐的經驗嗎?許多人明顯已疲憊不堪,眼皮已經千斤重了,卻要喝濃茶或咖啡,服用「蠻牛」興奮劑提神,只因為要準備考試、趕報告、開車趕路、追韓劇或看武俠小說等等;相反地,卻有人躺在床上,輾轉反側,徹夜難眠,甚至吃了安眠藥、鎮靜劑都無效。有人說,壓力和精神緊張是一切現代文明病的源頭,無怪乎癌症在所有已開發國家中都名列死亡病因的前茅。有人說,我們一生的奮鬥,前半生是「用時間和健康換金錢」,後半生是「用金錢換時間和健康」。 這和「見山是山,見水是水」有異曲同工之妙。凡夫看世界是「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學佛求道者眼中的世界是「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悟道者所見世界是「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馬可福音:「有人帶着小孩子來見耶穌,要耶穌摸他們 ,門徒便責備那些人。 耶穌看見就惱怒,對門徒說,讓小孩子到我這裏來,不要禁止他們。因為在神國的,正是這樣的人。我實在告訴你們,凡要承受神國的,若不像小孩子,斷不能進去。於是抱着小孩子,給他們按手,為他們祝福。」箴言 20 : 11「孩童的動作,是清潔,是正直,都顯明他的本性。」耶穌一再地說:「只有那些像小孩的人才能夠進入我神的王國。」他說這個話是什麼意思?他所說的「像小孩」是意味著什麼?他是意味著「驚奇」的感覺。小孩子仍然保持著「驚奇」的感覺;花朵存在、蝴蝶存在、樹木存在、雲在移動,整個世界都是令他們感到驚奇的,只是成人們喪失了驚奇的感覺。耶穌是指小孩子的純真、直樸,小孩子不但是「餓了就吃,睏了就睡」,他高興時就笑,悲傷時就哭,他們從無心機,從不算計,絕不會喜怒哀樂不形於色,像成人世界裡「一顰一笑皆是心機,一哭一鬧無不盤算」。他們老老實實、真真切切地活著。 曾經聽聞,人的一生就像提著竹藍子打水,一路走來,童年時的好奇、驚喜、天真、滿足、喜悅和感恩竟是一路灑落,只剩下一顆沈重、疲憊、死寂的心。找回初心,喚回童真,是重拾快樂最快、最直接的方法 「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葉一如來,一砂一極樂,一方一淨土,一笑一塵緣,一念一清靜。」
朋友,走吧!咱們一同喝茶、賞花去!
|
|||||||||||||||||
附註: 隨文附上一些過去拍攝的花卉照片。常有朋友詢問拍攝花卉的建議,在此提供一些經驗與同好分享: 使用原始格式(RAW Format)拍攝。 它是相機輸出的一種原始格式,各家相機生產商都有屬於自己的RAW格式。使用RAW的好處是它是你的相機所能提供的最高品質,同時給予你在後製階段更多的自由(你可以用軟體來修補曝光、對比、色彩、清晰度等)。其缺點是,檔案佔用更大儲存空間(可能是JPG 格式的十倍大),而且必須轉換成JPG (或其他通用格式)才能送去沖洗照片。 若是戶外攝影,要慎選拍攝時間和地點 攝影的英文是Photography,其中Photo 代表Light「光」,Graphy 是Writing「寫」的意思,所以Photography 是”Writing with Light”「用光書寫」的意思。可見光線品質影響攝影品質影響至鉅。清晨、傍晚或多雲天的光線比較柔和,適合拍摄花卉。若是無法避免強烈陽光,可以尋找在建築物、大樹的陰影下拍攝,再不然也可以使用帽子、書本等遮擋陽光。 慎選光圈、快門和ISO的組合 一般而言,較大光圈(f6.3 至f2.8)下拍攝花卉比較好看。若非使用三腳架,快門速度最好是鏡頭焦距(Focal Length)的倒數或更快,以避免鏡頭震動,例如,如果鏡頭是105mm,快門最好在1/105或更快。 如果是戶外拍攝花卉,起風是項挑戰,尤其是使用微距鏡頭(Macro Lens),即使是小搖晃都會被加倍放大。解決的方法是找人幫忙固定(如果有人的話),或是用攝影專用的固定夾固定,如果這些都不可得,你還可以加快快門(放大光圈或調高ISO),我另外建議你使用連拍(按一次快門,連續拍好幾張),其中可能有一張比較清晰。
鮮花上如果有露珠,會讓鮮花更顯得嬌滴滴 水珠可以增添「梨花帶淚」的浪漫效果。你可能會問,哪來這麼幸運隨時有露珠?天然環境沒有,我們就自己創造環境,用插花或燙衣服的噴霧器噴水,甚至口含瓶裝水噴灑(此法不適用於公共場所的花卉)。
如果背景很複雜、混亂 可以使用黑絨布或白硬紙板當背景,此法同時在無需電腦軟體後製下,使背景全黑或全白的特殊效果。
多嚐試不同角度、不同構圖、不同光線多拍幾張 數位攝影的好處是不必花錢買底片,不必花大錢沖洗照片。盡量多拍,不喜歡的可以刪除。你喜歡我拍的照片嗎?我的視力只有0.1,在美國,我是盲人,我靠的就是「勤能補拙」,我辦得到,你一定也可以。
使用電腦軟體修圖 我開始攝影的前幾年是反對電腦修圖的,那時我認為,用電腦軟體修圖等同作弊。後來從網路搜尋得知,幾乎沒有一張你在報章、雜誌、廣告、媒體上所見的專業美麗照片,沒有一張不是經過電腦修圖而來的。我反對過度修圖,也沒有時間和耐性去學習各種複雜的修圖軟體,我只使用Lightroom做簡單的對比、色彩修正(Photoshop功能很強大,需要花很多時間去學習,修圖也要花很多時間,我幾乎沒用)。Google 提供的Picasa和Apple的Photo App 是免費和好用的修圖軟體。如果你喜歡嗜試、創作,你可以用修圖軟體把你的彩色照片變成黑白照片,甚至加入特效,讓它看起來像潑墨畫、水彩畫或者油畫呢!
智慧型手機蘋果iPhone、安卓手機攝影 數位單眼相機(DSLR)價格不菲,在美國,一台中等相機索價常在一千美元以上。一個好的鏡頭的價格往往更甚於相機本身。玩攝影往往是需要一些投資。而長時間背負攝影器材也是一件很沈重的負擔(對女性朋友尤甚)。對初入門者,先以智慧型手機來試試是個不錯的嚐方式,等到確認自己是真正喜歡攝影後,再全心全力投入也不遲。現在市面上有不少專為蘋果或安卓手機開發的外加(Add-on)鏡頭,可以直接夾在手機上使用,價格非常低廉(例如拍攝花卉、昆蟲的Macro Lens 價格在美金一百元左右),效果不錯。還有很多專為手機開發的App軟體,價格很低(美金五元以下)甚至可以免費下載的。例如,你若下載一款叫Camera+的App ,你就可以在手機上用TIFF的格式(接近原始格式Raw Format)來拍照;另有一款叫做Retouch的App,那是一種功能蠻強又好用的修圖軟體,足以滿足你修圖的需求。網路上有各種不同的App可供選擇,若有需要,不妨上網多多搜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