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視角】張筑貽 把施捨變成交換,翻轉公益新價值

圖/成功電台

南部最大聲/記者  曾志豪  高雄報導

本週《南方視角》,我們邀請到 十大傑出青年社會實踐家、公益藝術家協會理事長 張筑貽,她從小跟隨父母投身偏鄉教育,17歲就發起第一場公益行動,帶領偏鄉學童走上舞台代言高雄,贏得國內外教育獎項肯定,如 芬蘭教育獎親子天下教育創新獎
2025 年,她正推動一場嶄新的公益實驗—— 「有我在.就有愛」,希望翻轉「弱勢只能接受施捨」的舊觀念,讓公益成為一種 交換與共好 的能量。

從諮商、心理到劇場——她的公益養分

張筑貽大學主修諮商、研究所攻讀心理系,如今也是劇場演員,曾公開演出,透過藝術和心理專業,理解人們的痛苦與需求,並試著為社會問題提出更有溫度的解方。她說:「我想了解問題,然後提出更好的解決方案。」
這份特質,也讓她的公益行動,不是停留在一次性的救助,而是嘗試創造 永續的循環模式

「有我在.就有愛」——翻轉施捨的新行動

台灣雖已脫離餓殍滿街的時代,但在偏鄉,仍有許多隔代教養的「留守兒」,寒暑假面臨「家裡沒大人、沒東西吃」的困境。
張筑貽提出 「有我在.就有愛」 行動,主張 用交換取代施捨,讓公益成為能量互動,而非悲情消費。

她幽默地用一句話形容計劃——
「兩箱泡麵,讓您的業績長紅!」

企業只需付出 兩箱泡麵,不只是捐助,還能獲得:
 代言人公益美少女 「這間店,很有愛」 立牌
 免費 MV 拍攝
 新聞媒體露出
 泡麵年底全數捐贈偏鄉新莊國小
 最重要的——滿滿的福報!

這個計劃讓 企業的產品有了公益價值,讓消費者因為買到「有愛」的商品而更有好感,也讓偏鄉孩童得到實質幫助。

把施捨變成交換——公益的價值革命

許多人認為「做公益就是給錢」,但張筑貽有不同的看法。
她強調:
「施捨或布施是美德,但社會不能只靠美德支撐,應該要有可長可久的交換價值。」

過去,大眾往往把弱勢等同於「無能」,需要全面救助。但她認為,經濟弱勢只是金錢上的不足,卻不代表沒有能力或價值
「即便身處困境,也能提供情緒與形象的價值,讓奉獻者因而獲得更好的商業收入,形成良性循環。」

這不僅改變了偏鄉孩童的角色定位,也讓企業感受到:公益不是負擔,而是一種雙向的合作。

「有我在.就有愛」——讓每個人都能行公益

張筑貽最後呼籲:
「公益不該只是有錢人的專利,任何人都能透過自己的能力、資源或影響力,參與進來。」

她甚至樂見更多人 複製她的做法,因為當「交換型公益」被更多人實踐,就能產生更廣泛的社會效益。

本週《南方視角》完整呈現張筑貽的故事與行動,深入探討:

  • 她如何從偏鄉教育走到公益創新

  • 如何讓企業、偏鄉與社會形成共好循環

  • 以及,「有我在.就有愛」如何成為2025年最值得期待的公益行動

這是一場從偏鄉到舞台、從公益到心理學術 的旅程,也是一個 讓愛被看見、讓價值被交換 的全新實驗。

延伸閱讀:「有我在,就有愛」行動,為偏鄉「留守兒」送暖 公益美少女張筑貽把施捨轉為交換,創造社會正能量

節目詳情

《成功電台》
播出時間:7月27日中午12點10分-12點40分
收聽頻道 成功電台AM936
按→直接線上收聽 

《南部最大聲》
 fb粉絲專頁
7月27日網路新聞報導 
 You Tube  

若錯過節目播出時間,7/28  17:00以後在成功電台官網-「隨選隨聽」收聽

延伸閱讀 《南方視角》系列訪問

頭條留言
南部最大聲
南部最大聲https://ssno1.net/
南部最大聲由傳播、科技、多媒體人士組成;整合新媒體與AI,目標成為南部傳遞善能量、新科技、新趨勢網路音量最有影響力的傳媒。
- 廣告 -
- 廣告 -

最新文章

臺北市立文獻館變身復古唱片城 青春音樂DNA時光隧...

墨新聞|記者梁偉華/台北報導台北市文化局長蔡詩萍(...

白冰冰首次攜手三立擔任製作人《天知道》感化世間暴戾...

墨新聞|記者梁偉華/台北報導照片提供:三立電視 由...

第25屆金視獎頒獎典禮 陳華 ARKis 擔任表演...

墨新聞|記者梁偉華/台北報導ARKis 應邀擔任表...

粗大 Band 成軍11週年 宣布全新專場「完售就...

墨新聞|記者梁偉華/台北報導粗大Band 成軍11...

台灣世曦捐款新台幣200萬元 助丹娜絲颱風災區重建...

強烈颱風丹娜絲於7月6日登陸嘉義布袋,重創臺灣中南部,造成極大災損,台灣世曦響應交通部賑災號召,公司捐款新台幣200萬元,並會在內部鼓勵同仁自由捐助,為中南部災區的重建工作盡一份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