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新聞|記者游宏琦/高雄報導
【記者游宏琦/台北報導】

針對7月26日由罷免團體推動的「無差別大罷免」行動落幕,並未成功達成目標,引發政壇高度關注。中國國民黨中常委、黨主席參選人孫健萍今(28)日呼籲總統賴清德應正視社會對立與民意反彈,召開國是會議,廣納朝野與專業意見,共同化解當前憲政與經貿危機。
大罷免落空,孫:人民厭倦惡鬥,期待理性改革
孫健萍指出,此次罷免行動被外媒《外交政策》形容為「全球最狂民主實驗」,然而在社會對立升溫、經濟壓力重重之際,最終未獲足夠民意支持。他表示,這已反映出台灣人民對政治惡鬥的倦怠,社會普遍希望各界能回歸民生與經濟議題的理性對話。
他分析,民進黨政府目前在總統得票率與國會席次均未過半的「雙少數」狀態下執政,若持續以意識形態操作、排斥異己,恐進一步撕裂社會。他也提到,部分民眾質疑政府在標榜「抗中保台」的同時,對部分高層親屬赴中經商的雙重標準,形成政治觀感落差。
憂台灣陷入經貿危機 主張重整國安與談判團隊
在國際經濟層面,孫健萍警示美國近期可能啟動包括「232條款」與「川普對等關稅」在內的貿易制裁,對台灣產業造成衝擊,加上台積電赴美投資金額高達1650億美元,及新台幣近期升值近14%,都對外銷產業形成壓力。
他引用美國前總統雷根談判哲學指出,台灣必須「強而有力」地與美方進行協商,而非一味配合。他建議,賴政府應重新調整談判與國安經濟團隊,納入具產業經驗與經濟談判能力者,以守護國內農業、傳產與中小企業的權益。
呼籲召開國是會議 廣納各界意見促進團結
孫健萍最後強調,當前不只是黨派對立,更涉及民主制度與經濟路線的未來選擇。他呼籲賴清德總統應展現領袖高度,召集朝野政黨與社會各界賢達人士,共同召開國是會議,針對憲政僵局、對等關稅與經濟安全等重大議題展開對話,尋求全民共識。
「與其堅持分歧,不如共同謀求解方。」孫健萍表示,國家未來的路,不應只由單一政黨決定,唯有跨越立場,才能為人民帶來真正的穩定與希望。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彌合大罷免裂痕 孫健萍籲總統召開國是會議:打破憲政僵局、化解經貿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