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的紀錄片這幾年有翻江倒海的轉變!

圖文:王尚智

和Cloudy約好,明天透早中午就要去拼場暴吃一頓火鍋吃到飽。
他葷我素,一桌兩鍋,各自滾沸擄掠。
主因是我最近的食量大舉流失,彷彿荊州城池盡失。
好友看不慣有人從山口組的壯漢國字臉,竟然一下子成了瓜子臉;而一年多前的「火鍋滾滾菜淘盡」是兩人私密同桌,他最後一次記得我還是大胃王時的畫面。
我們要一起合力探幽追奇,彷彿尋找長江的三江源頭那般,試著找回關於我食慾的神秘山巔。

於是也不得不說,最近我剛仔細看完了六個小時,關於長江最新的動態紀錄片「長江之戀」。


自從「舌尖上的中國/1」之後,全新的題材和語法接了地氣、連上人氣,大舉刺破了傳統紀錄片總以宣揚政績的唯一記錄目的。
「長江之戀」內容中甚至有2019年六月下旬的採集畫面,同時比對了跨度將近30年的幾次長江早年的紀錄片。
在沿著長江源頭一江萬水到大河出海的俯瞰探尋中,我也一幕幕追憶起我自己從1990年代開始,曾經如此踏遍中國的許多許多地方。

長江方面特別是四川,我真的真的有幸去過了那麼多,包括大足佛教石刻、武隆,甚至涪陵/榨菜在內的眾多地方呀!

而以我對於中國,或這20多年來在兩岸三地實際生活與往來瞭解,「城市24小時」可能是我覺得最貼近真實中國大陸「人心社會現況」的最新一部紀錄片。


台灣對於中國大陸的理解與想像,透過新聞媒體(尤其綠媒)的碎片拼組,一向無比扭曲。
對於中國大陸的真實理解,始終是在一元/政治、多元/民情,特別是在文明與落後、古老與現代的「衝突又共容」中,才能擴大出不同層次的輪廓。

這不是一個幾乎不存在歷史時空與文化深度的「島嶼器度」,所能輕易企及的想像力與承受力。

我在2004年到北京中央美院唸博士班當時,恰逢整個中國大陸正在經濟起飛的階段。
當時我利用大多數的週五六日一,儘可能到許多我好奇的城市鄉鎮去探訪,其中包括了全中國各地的佛教石窟,乃至新疆絲路全程。

2010年後,則是因應北京與香港的商業工作機會,又得以奔赴了眾多全中國最重要的許多國家風景區。
如今回想起來,這幾乎是意願上不可能的事,全然是「命運機緣」的巧妙安排!
如今看來,這一生也就是這麼20多年的機緣才能如此穿行神州土地若此了。
這也使得我對於中國大陸不僅存有「媒體記者」的嚴肅新聞觀點,那些真實生活的、地方人心的、古老江湖的,甚至靈異詭魅的中國各地經歷與有緣交往(甚至動心)的人們,確實豐富了我的大半生。

這一波最好看或最受歡迎的的紀錄片,大多與「食物」有關。
地方民情與生活,莫若以「食」來體現。
而吃、喝裡總有不同的地域食材、季節風情,連接著最平凡、最廣闊的族群對象,直至無數人們的日夜與人生。
只有「政治」的眼鏡或視角看待中國這片土地,那是多麼貧乏、蒼白又無知於「眾生芸芸」的世界真相!
當中我特別喜歡「早餐中國」系列的紀錄片,短短五、六分鐘介紹大江南北各地的早餐。
樸實的店家、上門的街坊,在每日清晨最初入口的片刻,最基本的「生存」與最厚實的「文化」都由此無形的接續傳遞。

日本NHK一向最讓我喜愛的「紀實72小時」,中國大陸購買了智慧財產版權並製播了不太成功的第一季。
但在剛推出的第2季,立刻做了大大修正!甚至連片頭、片尾曲也直接移植甚至翻唱。
新的一季對於拍攝現場的觀察互動方式,編導人員也完全改採回完全接近NHK「寬容對應」的態度。
而不再像是第1季那般搞成四不像,某種相當失敗的中國一向固有「文章敘述」的記錄風格。
因此「紀實72小時」(中國版/2)也是相當值得推薦!而這是由騰訊視頻所投資拍攝。

不得不稱讚騰訊,在投資紀錄片這些年力度加大甚多,慢慢打破了CCTV紀錄片唯一主導的題材領域。
中國大陸當然還是有相當程度的「政治禁忌」成為限縮的現實框架,但另一方面這也讓當今紀錄片的投入者必須以更高深、密嚴的智慧力去尋求題材的觸及和處理切割方式。
如今我每星期在紀錄片方面花上大約10-15小時收看,歐美也有,亞洲方面「日本、中國」兩地的紀錄片大概各花一半的時間來收看並思考。

「影像視頻、電視電影」必須盤據一個人全部當下的身心目光時間,很難邊看邊做些別的事。
「紀錄片」是我認為付出寶貴的生命時光,唯一確實可以換得視野、思考、格局甚至智慧的「最高CP值」的時間投資。

頭條留言
王尚智
王尚智
資深媒體人,任職於China High Tech Foundation Limited,之前就讀於:北京中央美術學院宗教美學系、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和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現居香港、花蓮、東京。
- 廣告 -
- 廣告 -

最新文章

攜手抗災! 中市抽水機馳援雲林圓滿返程

墨新聞|記者馬源培/台中報導受低壓帶及西南氣流影響...

天文館歡慶父親節 父子女同行享優惠

墨新聞|記者鄭富鈺/綜合報導 ...

10 億筆訂單說話!foodpanda 打造轉型實...

在多重經營挑戰與市場變動夾擊下,餐飲業正處於數位轉型關鍵期。深耕台灣市場 13 年的外送平台領導品牌 foodpanda,首度宣布推出「餐飲錢力股計畫」,攜手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及 AMT 亞太行銷數位轉型聯盟協會,組建全台首支「餐飲轉型顧問團隊」。該計畫整合 foodpanda 累積超過 10 億筆訂單數據,進一步打造三大轉型工具,幫助業者從看懂數據、善用數據,到最終活用數據,踏實推動數位升級。

統一資訊轉型布局,聚焦智慧營運與零信任資安

長年深耕零售與餐飲領域的統一資訊,正式宣布拓展金融科技市場,並於近日首度舉辦「金融資安趨勢研討會」,以「AI驅動 × 資安並行」為主題,吸引超過 30 位來自金融產業的高階主管與科技決策者共襄盛舉。面對金融業數位轉型的挑戰與機會,統一資訊強調,AI 與資安需同步升級,才能打造具備韌性與效率的營運體系。本次研討會結合業界觀點與實務經驗,為金融機構提供一套可行的智慧轉型策略。

Yahoo 購物揭三大送禮趨勢,搶攻浪漫商機助攻甜...

隨著七夕情人節腳步接近,Yahoo購物平台觀察顯示,「情人節」相關關鍵字搜尋量一週內成長近一倍,顯示消費者送禮意願持續升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