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牌的樹木修容師 專業剪刀手晴雨出任務

墨新聞|記者鄭富鈺/綜合報導

北市府公園處員工為了維持優美的樹蔭,必須常態性幫助樹木修修臉,因此,會搭上有如變形金剛的高空作業車,穿上全套安全裝備進行樹木修剪工項,無論晴雨,專業剪刀手只要出任務,就是要讓樹木美美噠。

為了維持優美的樹蔭,必須常態性幫助樹木修修臉,因此,會搭上有如變形金剛的高空作業車,穿上全套安全裝備進行樹木修剪工項。

公園處說,負責市區公園及人行道的樹木維護,不過修樹是一門高深的學問,需遵循標準作業流程,具有專業證照才能執行這項任務。這些專業剪刀手除了日常公園清潔維護,還要面對風災帶來的挑戰,即使發布颱風警報,只要接獲公園路樹緊急通報案件,他們就會在第一時間前往現場,衝鋒陷陣進行搶災作業,清理倒伏的樹木。

專業剪刀手在發布颱風警報,只要接獲公園路樹緊急通報案件,他們就會在第一時間前往現場,衝鋒陷陣進行搶災作業,清理倒伏的樹木。。

公園處擁有很多這樣的專業人才,其中圓山所陳李典督導與鄭文益班長成為堅強鐵搭檔,配合公園處通報災情案件、掌握搶災狀況,並嚴格要求操作鋸具的相關員工必須穿戴全套個人防護裝備、謹守落實標準操作程序(SOP) ,雙方合作密切無間,即使在日常公園維護,督導與班長對職工們的勞動安全也從不妥協。從防災整備到災後復舊階段,這群專業剪刀手全天候待命,輪班處理樹木倒塌、枝幹斷裂狀況。

配合公園處通報災情案件、掌握搶災狀況,並嚴格要求操作鋸具的相關員工,必須穿戴全套個人防護裝備。

面對體積龐大的危木,往往還得先切割枝幹才能移除,這是極為耗費體力的工作,然而剪刀手們秉持著使命感與責任心,全力以赴、只為盡速排除路障,讓市民在最短時間內可以安全順暢的行車與通行。無論在烈陽下長時間操作機具、維護公園整潔,或颱風支援危木清除作業,他們都在高強度、高風險的環境中堅守崗位,用汗水與專業支撐著城市的韌性根基。

陳李典督導總是身先士卒,帶領團隊進行樹木維護,也常看到他在公園內巡視的身影,檢視園區清潔及設備。他的身影無所不在,也能設身處地為同仁們著想,所以也被暱稱為阿典督導。他熱心分享工作心得:「我的工作不只是修剪喬木、移除危木,而是一份對這座城市、對每一位市民的深沉承諾。每天不論烈日當空,或風雨交加,都必須堅守在崗位上,揮汗、俯身,只為了讓城市更安全,也更宜居。

當我站在高空中,手握修剪工具,看著枝葉在我手中被一一整理,腦海中總會浮現市民在樹蔭下安心漫步、孩童在公園中自在嬉戲的畫面。另外,每移除一棵危木,都是為了消弭潛在的風險,守護著每一條人行道、每一戶人家。颱風來襲時,我與同仁肩並肩作戰,在風雨間迅速啟動救災行動,搶通道路、排除倒樹,期許自己做為城市第一時間恢復秩序的那道無聲屏障。

這份工作,不只是挑戰體力和技術,更是對細節與安全的堅持。我時刻留意作業現場的變化,小心應對可能出現的蜂、蛇與有毒昆蟲,也不忘保護鳥類的巢穴與自然生態。我們也總會放下手邊工作,耐心地向民眾說明施工原因,讓更多人理解我們的用心。這份工作讓我深刻體會到,無論是修剪一株樹木,還是清理一片灌木,都是在為這座城市增添一份美好與安全。讓我感受到無比的自豪與成就。」

公園處表示,為了讓民眾可以感受城市的綠蔭之美,這些專業樹木剪刀手們必須熟練操作各項機具設備,展現出高度的專業技術與責任感。在每次下刀前,他們都必須經過仔細的思考及專業判斷,因為當樹木遭受不當的修剪,會導致樹木最原始的結構損壞,所以修剪枝葉需要細膩的技巧和長時間的訓練,才能事先排除樹木潛在風險。

樹木遭受不當的修剪,會導致樹木最原始的結構損壞,所以修剪枝葉需要細膩的技巧和長時間的訓練,才能事先排除樹木潛在風險。

公園處圓山所莊勝豪主任表示,感謝阿典督導以及文益班長帶領工班全體員工,平日裡用心維護整個轄區內公園的樹木安全及園區清潔,每次風災輪值也都全力配合指揮出動任務。工班團隊是城市綠意衝鋒隊,他們用專業灌溉每一棵樹,用汗水守護每一片綠。當您走在公園時,看到公園處員工正冒著風雨,或是豔陽下大汗淋漓進行樹木修剪與清潔作業時,請給予他們一個微笑或一句鼓勵。這份溫暖,將成為他們持續付出的最大動力。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有牌的樹木修容師 專業剪刀手晴雨出任務

頭條留言
- 廣告 -
- 廣告 -

最新文章

湖畔·夕陽·思

2023-07-24,星期一 天氣:晴;66~...

薩迦派-董居祖古仁波切蒞臨高雄「大慈」弘法 /...

墨新聞|記者游宏琦/高雄報導【記者游宏琦/高雄報導...

劉書宏 邱子芯 賴郁庭 李睿紳《百味人生》擦出跨階...

墨新聞|記者梁偉華/台北報導李睿紳(右起)賴郁庭、...

沒有開火的勝利?815偵察艦如何讓19國軍演熄火

墨新聞|編輯中心美國、澳洲主導的「2025護身軍刀...

從記憶到素養!國中會考更素養 《會考制霸》影音課程...

在AI快速崛起與十二年國教素養導向轉型的雙重挑戰下,國中教育現場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學生如何有效學習?老師可以精準教學嗎?評量接得住嗎?」成為教育界共同思索的命題外,更重要是教育統計指出社會資本弱勢(偏鄉、清寒、隔代等)學生,在國中教育階段的會考主科表現明顯落後於一般學生,尤其在國、英、數三科「C待加強」比率為常態學生兩倍,顯示補救教育模式亟需翻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