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欣宜報導
「告誡書對自己應該不會有影響吧?」擅長處理解除警示帳戶與解除告誡戶案件的貓董律師王心婕提醒,這個念頭可能會讓民眾付出沉重代價。若在30天內未依法提起救濟解除告誡處分,銀行帳戶將被大幅限制長達五年,影響日常金融生活。
近年收到告誡處分的人數持續攀升,不少民眾經由提起訴願救濟,成功撤銷告誡。貓董律師強調,收到告誡書後應及時保留證據並在期限內提出訴願,切勿因一時大意錯過救濟時效,讓自己無辜陷入五年金融封鎖。

告誡處分意思是什麼?
近年詐騙、洗錢案件頻傳,警方為防堵人頭帳戶氾濫,開始對違規民眾採取「告誡處分」。 所謂「告誡處分」,是由警察機關作出的行政處分,性質上屬於正式的警示與法律紀錄,用以提醒當事人其行為已觸法,並要求立即停止。
雖然「告誡」不同於刑事判決,並不會直接導致刑事前科,但被列為「告誡戶」後,會影響諸多銀行帳戶重要功能,對民眾生活有非常直接的影響。

為什麼民眾會收到告誡書?
貓董律師分析,收到告誡書的常見原因,幾乎都與「交付帳戶或提款卡給他人使用」有關。兩種行為最常導致告誡處分:第一,將銀行帳戶借給他人使用,即使基於短暫幫忙,仍可能觸法。第二,為了貸款、投資、打工等原因交付銀行提款卡或網銀密碼,帳戶成為詐騙或洗錢的工具。
告誡帳戶限制有哪些?告誡戶可以收款嗎?
依洗錢防制法相關規定,被警察機關裁處告誡者,自告誡日起五年內將面臨金融限制:ATM每日轉帳與提領各限一萬元,禁止使用網銀、行動支付、第三方支付與開放銀行服務;虛擬資產帳號結清後須關閉,期間不得再申請;第三方支付每日收款限兩萬元、每月二十萬元,撥款天數不得少於二十日。貓董律師提醒,告誡非單純警告,而是實質限制金融自由的重要處分,應及早處理,避免擴大風險。

收到告誡書怎麼辦?告誡帳戶怎麼解除?
若認為告誡處分不當,當事人得依《行政程序法》規定,於30日內提起訴願。很多人以為告誡書只是個警告,等到不起訴就沒事,這是個錯誤觀念,若要解除告誡書,必須在收到告誡書或簽署告誡書起30天內提出訴願書給警局,切勿等到收到不起訴書才處理。

貓董律師提醒 切勿輕忽收到告誡單的後果
一張告誡書,不只是警告,它是對個人信用的註記,也是對個人未來五年金融自由的限制。保存告誡書、掌握救濟期限、及時提起訴願,是避免五年金融封鎖的關鍵。切勿輕忽一紙告誡,否則一時大意可能換來長期不便,甚至影響個人信用與生活。也歡迎民眾到貓董律師的官網:https://fintech-legal.tw/,查看更多關於帳戶告誡處分的自救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