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車繞道來台?數據揭:郭智輝強硬表態激起聲量

記者 陳聖偉 / 報導

中國汽車以低價策略大量攻佔全球車市,讓各國紛紛祭出高關稅杜防,而如今卻傳出比亞迪試圖透過泰國工廠借「騰勢」品牌準備進軍台灣市場,並夜宴正副院長韓國瑜、江啟臣辦公室幕僚及立院總務處長廖炯志,媒體報導一出引發熱議,在社群平台激起強烈關注與廣泛討論。

TPOC台灣議題研究中心透過QuickseeK快析輿情資料庫觀察發現,比亞迪來台掀起政治與產業雙重震盪,起初質疑藍營與中國車商接觸,後續更延伸引爆「中國車滲透國安」風暴,讓經濟部部長郭智輝今日強硬表態:「有資安疑慮的車輛,絕不讓它進台灣。」

第一波聲量高峰出現在媒體獨家報導後,引發民眾質疑國民黨與中國車商密會的動機。民進黨立委王定宇更發文指出:「比亞迪想透過藍白施壓經濟部」,進一步喚起社會對國安議題的關注,該貼文也迅速成為熱議焦點。第二波聲量則轉向討論比亞迪對台灣汽車產業的影響,同時引發對「國產車保護政策」的兩派爭論。可見比亞迪試圖登台,牽涉層面不僅限於產業,更觸及敏感的政治與國安議題,使整起事件迅速升溫成為輿論焦點。

面對輿論持續延燒,經濟部今日(6日)不僅重申立場,部長郭智輝也正面回應,強調:「將為民眾把關,資安、國安有疑慮的汽車絕不開放。」,顯示即使面對外界質疑,經濟部在守護台灣經濟與國家安全的立場上依然堅定不變。

在好感度表現上,網路上對此議題呈現高度歧見,負面聲量遠高於正面聲量,整體好感度僅為0.28。除被視為藍綠對決延伸外,輿論焦點也涵蓋多重面向,包括:電動車是否涉入國安疑慮、對本土汽車產業的衝擊、中製車輛安全性的疑慮,以及事件發生時機與關稅談判可能對台灣稅率造成的影響。

進一步透過主題風向分析觀察網路輿論,民眾對比亞迪繞道進口台灣初期討論多集中在批評國民黨密會中國車商,質疑是否意圖為比亞迪打通入台管道,隨後話題逐漸從政治攻防轉向比亞迪進口對台灣的實質影響。

其中,近四成聲量聚焦於對中製車款的疑慮,包含:「電動車入台恐涉國安危機」(佔比26%)及「行車安全性問題」(佔比14%)。可見相較於單純的藍綠攻防,輿論更關注中國智慧車輛入台可能引發的資安與監控風險,比亞迪先前更被聯邦政府機構直接點名為「高風險供應商」,不免讓民眾擔憂比亞迪入台對國安的影響性。此外,比亞迪近年頻傳自燃事故,部分網友甚至戲稱其為「移動人體焚化爐」,也反映出民眾對產品安全性的高度不信任。

整體而言,比亞迪繞道進軍台灣市場的爭議,不僅牽動台灣汽車產業與貿易政策,更深層地觸及中國勢力介入與智慧載具資安風險等國安疑慮,使事件迅速升溫,成為多方交鋒的輿論風暴核心。在這場風暴中,作為關鍵審查機關的經濟部自然成為關注焦點,也不難理解部長郭智輝為何頻頻成為攻擊箭靶。

頭條留言
火報
火報https://firenews.com.tw/
秉持「正義」的精神,為民眾發聲,核心理念是社群共享、優質新聞。
- 廣告 -
- 廣告 -

最新文章

給一位創業好友的命運讀解與建議

他是我熟識多年的好友,一位讓人印象深刻的朋友。 他,眼神清澈,語氣篤定,說起未來總是像已經歷過一般篤定;不是那種喧嘩張揚的創業者,卻有著一股沉穩的氣場與堅毅的決心。他的事業,不是靠幸運走來,而是靠看得深、走得穩,一步一步築起。 回顧他一路走來的風風雨雨,我試著從他的人生密碼裡,找出他這段創業旅程的底蘊與未來三年的方向。

張信哲耗資近千萬 橫跨四大城市電影規格拍攝MV

墨新聞|記者梁偉華/台北報導張信哲(Jeff)推出...

突破人醫與獸醫藩籬 中華民國比較病理學會探討罕見神...

墨新聞|綜合中心【記者曾安平/綜合中心報導】中華民...

楊柳颱風路徑出爐!週二恐海陸警齊發 週三影響最劇烈...

墨新聞|楊秉鈞中央氣象署發布最新第11號輕度颱風楊...

楊柳颱風恐襲台 嘉市府全面戒備 呼籲市民加強防颱準...

墨新聞|記者宋其佳/嘉義報導中央氣象署預報指出,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