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天豪
詳細說一下「奧卡姆剃刀法則」
–
奧卡姆剃刀法則(Ockham’s Razor),又稱為「簡約法則」,是在14世紀的英格蘭誕生的。
提出的人是一位「聖方濟各修會」的修道士,名叫奧卡姆的威廉(William of Occam)。
他的原話是這樣的:
「切勿浪費較多東西,去做『用較少的東西,同樣可以做好的事情』」
這段話比較繞,所以後來的人簡化為:
「Non sunt multiplicanda entia sine necessitate」(拉丁文)
中文翻譯為:「如無必要,勿增實體」。
當然,就算經過簡化,這還是一個不太容易理解的原理。
但是,如果你能夠理解並運用,會在生活中獲得很多智慧的閃光。
因為,很多智慧遠超過一般人的大師,都很推崇這個原理,不學可惜啊。
以下,我來說說這個原理在許多層面上的運用。
比如說,如果我們沒有其他驗證的手段,單憑邏輯推論來思考:
「地心說模型」和「日心說模型」
哪一個才是正確的呢?
現在我們當然都知道,「地心說」是錯誤的。
「日心說」當然也不絕對正確,但是至少比地心說正確一點。
但是,設想一下,如果你穿越回到古代,你在沒有其他驗證手段的情況下,你該怎麼說服那個時代的人,用「日心說」取代「地心說」呢?
要知道,「地心說」很符合人的直覺,所以深入人心。
因為,你從地球上看,日月星辰都是圍繞你運動的,你天然就會相信「地心說」。
唯一的小問題是,其它行星的軌跡是不太規則,不好預測。
但是,托勒密解決了這個問題。
托勒密是古代偉大的天文學家與數學家。
他的偉大之處,是用40~60個大圓套小圓的方法,精確地計算出了:
「所有行星運動的軌跡」
所以,他在數學上完美地證明了地心說。
這也是「地心說」能在一千多年的時間內被廣為接受的原因:
「受過教育的人,沒人會懷疑數學證明的正確性。」
(當然,我們現在知道,地心說從物理上講是錯的。)
如果你回到古代,你面對的將是一個精美的天體運動模型,你該怎麼說服其他人,這是錯的?
你唯一的機會,就是「奧卡姆剃刀法則」。
不管這個模型多麼精妙,但是它依然不夠好,因為太複雜了。
如果,我們換一個參照系來描述天體運動,比如用太陽為中心,那麼模型就直觀多了。
對科學家來說,簡潔的,往往是正確的,越是複雜,越容易犯錯。
運用這個概念,是你唯一說服其他人的機會。
那麼,哥白尼為什麼沒能成功說服其他人?
因為他的觀點是正確的,但是他的假設也錯了。
他假設行星圍繞太陽運動的軌跡是圓形,而事實上是橢圓。
以圓形為基礎建立的模型,還是需要很多圓相互嵌套在一起,才能組成橢圓。
所以,他的學說比托勒密的還複雜,也不直觀,也不符合「奧卡姆剃刀法則」。
再加上根據他的學說來計算的話,誤差會比托勒密還大,那當然沒人要相信。
最終,問題是被喀卜勒解決的。
喀卜勒提出橢圓模型後,一個方程就可以描述行星運動的軌跡了。
這就是簡潔的力量,漂亮的符合「奧卡姆剃刀法則」,從此這個問題得到解決。
這是一個非常有力量的思考底層基礎,我們可以這樣來理解:
「如果能夠得到同樣好的結論,假設越少越好,或者說條件越少越好。」
西方歷代大學問家,都將「奧卡姆剃刀法則」作為自己治學的行為準則。
牛津大學第一任校長羅伯特•格羅斯泰斯特(Robert Grosseteste)是這樣說的:
「在其他情況相同時,需求更少的更好、更有價值……」
「一個普適的規律比特定的規律更好,因為它從更少的假定出發產生知識。」
「就像在自然科學中,最好的部分不需要前提假設,其次是需要較少前提假設的。」
湯瑪斯•阿奎納(St. Thomas Aquinas):
「用較少定則推導出來的結論,使用的次數較多。」
牛頓:
「我們需要承認,自然事物各種現象的真實而有效的原因,除了它自身以外再無須其他」
「所以,對於同樣的自然現象,我們必須盡可能地歸於同一原因。」
這些偉大人物的智慧,都體現出他們對這個看似簡單準則的認同。
希望這個思考方式,可以幫你更好的思考這個複雜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