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天豪
1992年,是香港電影的周星馳年。
該年的年度十大票房有五部是周星馳貢獻,且為前五名,分別是:
1、《審死官》4988萬
2、《家有喜事》4800萬
3、《鹿鼎記》4100萬
4、《武狀元蘇乞兒》3750萬
5、《鹿鼎記2神龍教》3650萬
92年的票房成果,讓王應祥在隔年用3000萬買了周星馳的《濟公》。
但是,這部電影改變了台灣與香港電影的命運…..
《濟公》在香港的票房是2156萬港元,只比年度排名第十的電影《東成西就》2238萬少了82萬,實力也還可以。
但是,這部片在台灣賠慘,導致台灣院線代理商倒閉,並且此後就沒人敢再大手筆引進港片了。
對於這個變化,王晶在接受採訪時公開談過:
「香港電影的沒落,我很了解」
「基本就是台灣市場的崩潰,導致香港電影的沒落!」
「因為台灣市場的瘋狂,從90年開始,香港的電影吃的太肥膩了」
「因為,大家都接受了,台灣給的成本已經夠拍完一部戲」
「如果再將影片發往周邊的一些國家,那這些市場全部都是賺的」
「台灣最瘋狂的時候是五條院線,而香港也必須是五條院線,才能有足夠的片子來供應給台灣。」
「然而,這種泡沫終究有一天會破滅的!」
「直到王應祥用三千萬買了周星馳的《濟公》大虧錢之後,台灣的那些片商終於醒覺了」
「這樣是不行的,然後大家聯合跟香港的片商說,我們要設一個天花板,就是一部影片拍下來最多是多少錢,當時定下的是一千七百五十萬!」
隔年,好萊塢影片開始大舉進入台灣,徹底擠壓掉港片在台灣的市場份額,一個時代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