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鄉人野草手札。用捨由時,行藏在我。
含章可貞
老鳥物語 第三章
六三,含章可貞,或從王事,無成有終。
《道德經》
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三國時代的司馬懿對無成有終四個字的體會應該是最深的吧!同一個時代的楊修恰巧成了對照組,歷史的反諷如此深刻而無情。
「軍師聯盟」,這齣以司馬懿為主軸的歷史劇。劇情起伏,穿針引線的人性掙扎,士子為理想選擇肝腦塗地的無畏,即使是楊修才華過盛,從容赴死的坦然也讓人動容。
另一個有趣的觀察是司馬懿和諸葛亮的博弈。兩人其實只差了兩歲,司馬懿年長一些,但是前者活了七十二歲,後者五十三歲即鞠躬盡瘁。順便一提,周瑜三人中最年長,享壽三十六歲。周瑜攻蜀病死巴丘,諸葛伐魏卒於五丈原。
司馬懿跟過曹家四代,從曹操,曹丕,到曹叡至曹芳。從史籍上看來,司馬懿一步步走來真的不容易,猶如一個佈局深遠綿長的棋手,成為英雄輩出的三國時代最後的勝利者。
無成有終的秘訣為何?
先守後攻,含章而貞。他的一生為「識時務者為俊傑」做了最好的詮釋。成大事者,困頓時能忍人之不能忍,才有可能在時機來臨時一棒擊沉對手。「高平陵之變」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
曹操封魏王並未篡漢,司馬懿輔佐曹氏並未篡魏,筆者認為這是政治藝術的巔峰。精妙之處在於克制自己人性中的貪念,敢跟後世史官春秋之筆周旋。
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一書中塑造了幾個情境,其中之一是「空城計」。歷史學家並不認為這是歷史上的真實事件,但是德川家康在「三方原之戰」確實以空城計在「濱松城」唬弄了武田信玄一把,得以逃脫。
有些論者以「空城計」真有其事論述司馬懿其實是假裝中計,根本是諸葛與司馬二人玩弄了世人一回,既成全了諸葛的神機妙算,又成全了司馬的深謀遠慮。
Q: 請問在空城計中,您真的被諸葛亮唬弄了嗎?
A:我和諸葛亮是相聲老搭檔了,他動動眉毛我就知道他要幹嘛。空城計還是我給他的建議呢!本來他想用三十六計最後一招,我說諸葛老弟啊,這招用了以後三國演義怎麼寫啊!
Q: 曹操跟曹丕誰是比較好的老闆?
A: 老闆沒有好壞之分,如果談對手戲而言,老曹有趣一些。當時老曹手下戰將如雲,謀士如雨,我只是本份的幹我該幹,能幹的事。
俗話說「能躺著,就不要坐著。能坐著,就不要站著。」,讓別人打打殺殺,我寧可這時候坐板凳。有人喜歡當先發,先發其實就是「鮮花」,我不是,我喜歡當「綠葉」。好比是棒球比賽的終結者,上場投幾個變化球就結束比賽。
Q:諸葛亮真的是被你氣死的嗎?
A:我才差點被他氣死呢!送來的那套衣服居然是紫色的,我跟張春華借了一套紅色的穿上。老實說我穿紅色還挺上鏡頭的。
Q: 請給專業經理人一句話的建議。
A: 伴君如伴虎才是對的,難道你伴貓嗎? 伴虎有肉吃,伴貓只能吃貓食。
Q: 張春華跟柏靈筠誰可愛一些?
A: 白癡問題本人拒絕回答。
《莊子·胠篋》
夫谷虛而川竭,丘夷而淵實。聖人已死,則大盜不起,天下平而無故矣。聖人不死,大盜不止。
經常我們把職場比喻成戰場,無論自己在裡面是叱吒風雲的將軍或是拼命向前的過河卒子,總是以悲壯慷慨為主旋律撰寫一路征途。
最近有一部陸劇長安十二時辰,改編自馬伯庸同名小說,以唐朝天寶年間為背景,訴說幾個被朝廷拋棄的邊關軍士為爭一個公道計劃火燒長安的虛擬故事。
戲劇裏的每一個人物都各有心事,因而也就各有立場,各有打算,沒有誰是真正的正人君子,沒有誰是鬼魅小人,只是生如蜉蝣,甘心承認或不想承認而已。
職場裏我們經常是觀棋無語的偽君子,也難免是起手無回的假丈夫,無論如何,楚河漢界只是表面的藩籬,對車馬炮的你我而言,往往是午夜夢回時的一身冷汗和與驚魂未定的僥倖是夢。
職場人生其實不需要等待誰給你一個交待,說法人人各異,與其指望萬事如意,不如求自己心安就好。
人物專訪 Q&A(作者:馬伯庸)
Q: 書中不稱天子為「聖上」,而是用「聖人」,有什麼特別的含義嗎?
A: 莊子說,聖人不死,大盜不止。
Q: 為什麼會用「長安十二時辰」這個書名?
A: 蜉蝣朝生暮死,一日足矣。
Q: 書中反派人物著墨甚深,有特別的原因嗎?
A: 在人生中我們多數人只是配角,甚至只是跑龍套當背景的角色。這些人的喜怒哀樂在戲劇裏都是過場,也許只有一兩句對白,沒有這些角色,整齣戲就會很突兀,很蒼白。我多少想為這些沒有臉孔的演員還原他們有血有肉的靈魂,也許也是想還原自己的本來面目。
二十世紀對所有的中國人都是艱難的世紀。有人妻離子散,有人家破人亡,有人英年早逝,有人晚節不保。每一次的選擇都有可能是萬丈深淵,或是柳暗花明。
在大時代的波濤洶湧的大海裡,有人被一方供奉為烈士,被另一方貶斥為叛徒實屬正常。但是有特別的一群人被兩方都視為異己,都欲除之而後快。這類人究竟是以何為思想基礎支撐自己?
汪精衛,做為大時代悲劇的代表人物,他如何走入命運的陷阱,從一個英雄變成狗熊?歷史為我們留下了兩個汪精衛,一個是慷慨歌燕市,從容做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的熱血革命青年,一個是悽然不作零丁嘆,檢點平生未盡心的漢奸民族罪人。
中華民國的締造者孫中山先生臨終前的遺囑據說也是汪精衛的曠世之作,從革命家的襟懷理想,繼往開來的抱負,對後繼者的殷殷期盼,讀之國人無不動容。
讀汪精衛的年譜,他半生的精力都是在跟蔣介石進行權力鬥爭,因名因利因意氣。以成敗論英雄而言,汪蔣二人皆為徒然,五十步與百步之差,但是歷史的評價卻也在這區區五十步。如果我們把時間的長度再拉大,鏡頭的距離再拉遠,當年意氣之爭也許只剩下每人一句對白。
蔣說: 僥倖。汪說: 糊塗。
歷史不斷的告訴我們,鷸蚌相爭,漁翁得利,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現實世界裡的刀光劍影,如你我這等路客如何自保,皮肉之傷難免,但如何能保住晚節,全身而退?
覺得自己撐不住時,只要看看歷史上這些傳奇人物,就覺得自己真是小鼻子,小眼睛。培養鍛鍊自己能從歷史學習教訓的能力,才不會辜負前人為我們的演出的跌宕起伏,悲歡離合。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其實是低估了。專業經理人跟老闆意見相左時最容易失眠,或者在睡夢中還在處理工作上的事,那時腦力其實並不好,覺得亂七八糟,醒來一身冷汗,幸好只是夢境。真的想清楚,痛苦的並不是選擇本身,而是無法選擇的事實。
學習著做一個無法選擇也能泰然自若的人,知難行易或是知易行難都是片面真理,如果怕自己精神分裂,王陽明已經教我們了,知行合一才是根本解決之道。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Q: 汪先生您覺得自己是漢奸嗎?
A: 我一直信仰三民主義,是孫文先生的追隨者。
A: 我還是用中華民國國號,中華民國國旗。
A: 我有故事,你有酒嗎?